台灣那些為慰安婦制度辯護的人,會不會是出自「我也是華德翰」的焦慮呢?美國的一位白人婦女工作者曾說:日本政府喜歡辯稱控訴慰安婦制度者說的「只是one side of the story(一面之辭), but what’s the other side (但另一面是什麼)?」難道,另外一面是為了受害女性的福祉著想--比如有位台灣知名企業家便曾高調表示,她們可以藉此出國觀光?
魂兮歸來─不要叫她們慰安婦,她們是受害者
台灣對慰安婦議題的態度,也讓我想到今年上半年在韓國票房獲得全韓之最的電影《鬼鄉》竟是一部關於慰安婦的電影。然而,本片在籌拍過程中卻並不順利:不是被嫌題材不夠商業化,就是太敏感,甚至也有對慰安婦制度是否存在的質疑。在資金缺乏的狀況下,最後是由7萬5千名國民捐款才得以開拍。由以上過程可知,即使在韓國這種看似對殖民歷史頗為在意的地方,其實也有相當程度遺忘歷史的企圖。原因何在?
日前在德國開會時認識一名韓籍女教授。這位女士學養俱佳,精通德英日語,且論述說理都極為中肯犀利。在會議空檔聊天時她提起與李登輝見過面。因特定關係,她曾在日本有機會聽李登輝較私秘的演講,並在演講之後與李聊天。她對李捧殖民的言論甚為訝異,並表示這要是在韓國必然變成人民公敵。
不過,我倒是提醒她,其實韓國捧殖民的人口不但存在,甚至可能還有一定比例,因為韓國右派政黨基本上可以說是由殖民時期親日韓人及其後代所領導,如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根本是日本軍官。而且自從左派的金大中選上總統之後,開始推動清算殖民時期「親日反民族者」之罪狀,致使右派大為恐慌,而開始重擬戰略,積極試圖對日本殖民歷史建立不同的史觀(如宣稱日本為韓國現代化奠下基礎等等),以合理化其祖輩與殖民者的合作。
她說她知道這個狀況,但一般情況下,赤裸裸地捧殖民言論在韓國還是大忌。不過她倒是提到,事實上反日言論真正目的有時反而更是在為這些殖民時期的媚殖行為遮羞。她舉例說,首爾某大學一知名女教授最近曾撰文指出,談慰安婦問題,更應檢討那些用各種方式協助威迫及誘騙同胞成為慰安婦的韓國人(註:朴裕河著《帝國的慰安婦:殖民統治與記憶政治》)。然而文章一出,她立時變成了人民公敵。此人的文章論點固然有點過度放大韓國皮條客的角色,而致反而淡化了日本殖民者更根本的罪行。但攻擊她的人卻有不少右派論者,何以如此?因為這些韓國皮條客在慰安婦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本就是韓國右派祖輩整體行徑的寫照。故再談下去就會掀出更大的黑洞來,甚至可能動搖整個右派的根基。換言之,在韓國也有「華德翰焦慮」。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朴槿惠政府匆匆忙忙以日本政府的條件完成慰安婦事件的補償,並接受日本政府的要求把教科書中慰安婦相關的文字刪除。但是對正義無法貫徹感到痛心的韓國人並沒有氣餒,為了讓慰安婦的議題受到重視,他們仍設法窮盡各種可能,包括持續在全世界各地的城市(目前已達50多;而舊金山只是最新的參與者)樹立慰安婦的銅像,讓想要逃避這段歷史的人無法心存僥倖。
然而,韓國右派政府好歹還裝模作樣跟日本談判過。但台灣只是任慰安婦凋零。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