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外交,中國與美國打得火熱,蔡政府採取了拒絕中國,接受了美日的捐贈,顯示了在戰略上的傾倒到美國的印太聯盟框架內。未來蔡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勢必會與美日同步而成為美國的馬前卒。
疫苗的研發原本就是一國實力的象徵,國內從COVID-19在武漢肆虐起就展開了對中港澳關閉國境的策略,當時的封閉甚至到嚴拒在武漢的台商與其家人返鄉,迄今還有不少大小明無法返台。儘管境外阻絕策略成功,123武漢封城至408解封,台灣得以免於遭到病毒的毒手,其實這也是研發疫苗的最黃金時機,可惜的是當時蔡政府致力在做的就是口罩國家隊,口罩外交的確讓更多國家看見台灣,這也是蔡政府一直覺得自己的防疫優等生的地方。
在此同時飽受病毒攻擊的南韓,大量發展快篩試劑與快篩模式,主要重點就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做普篩,趕緊找出確診者,同時從網路與大數據中發展出確診者足跡圖,提醒曾經到過該處的人趕緊做篩檢,南韓的模式後來更移植美國,而快篩試劑也成了南韓在疫情重創下,外銷的新商機。相對地,國內的指揮中心卻始終堅持不做普篩,只做個案疫調、國內研發的快篩試劑竟然無法在台發售,業者只好銷往國外。
等到今年五月國內疫情爆發,快篩試劑竟然得靠進口,價格也貴,重災的雙北市超前部署,廣設快篩站,其餘縣市有些還覺得沒有必要,直到死亡率居高不下時,才警覺到快篩的必要性。阿中部長才改口讓快篩試劑開放進口。新北市的快篩隊還冒險進到行動不便的長者家中進行快篩,重點就是讓無症狀者無所遁形,可是指揮中心還是停留在一開始的個案疫調階段,一直強調不做普篩,結果整整一年下來,台灣的抗疫政策完全停滯,快篩/試劑無法適時與充分地提供給國人,當然疫苗的研發在國內病例有限的情況下,又不願意和中港澳合作,直接取得病毒株,如此一來能夠發展出來的內容與進度都有限,同時指揮中心並無積極地規畫與企圖,因此,我們的防疫策略中,只有口罩是超前,快篩試劑與疫苗根本就是少有進展可言。
當川普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要求藥廠趕緊推出疫苗來時,業者根本不理他,原因還是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沒有經過三階段的檢驗測試,證明疫苗有效之前,誰也不敢輕易推出。川普當然知道,只要有疫苗他就勝券在握。然而就在選完不久,2020/11/9輝瑞/BNT宣布疫苗研發成功,在第3期臨床試驗顯示,保護率高達95%;牛津/AZ疫苗也在2020/12/30獲得英國政府緊急授權許可,2021/1/20歐盟批准使用,2021/2/15WHO列入緊急使用清單,AZ在第3期臨床試驗保護率是70.4%-90%,英國與歐盟以此為抗疫武器,儘管後來AZ副作用頻傳,有些國家甚至拒打,但是AZ對於英國的抗疫作戰顯然起了某種程度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