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政治史的演進錯綜複雜,作者十二個字歸納為一原理,不能不說切合精要。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這句話首次出現在三國演義第三回「議溫明董卓斥丁原,餽金珠李肅說呂布。」
為平黃巾之亂,朝廷詔告各路諸侯出力。西涼刺史董卓擁兵二十萬,對朝廷早有不臣之心,朝臣對董卓豺狼之性頗有戒心,但董卓已長驅直入,且欲廢帝另立陳留王,反對者之一是荊州刺史丁原,二軍興起衝突。
鼎鼎大名呂布就在這時候出場。
三國時代,呂布被推為猛將第一名,作者以這樣的文字記述呂布出場:「只見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然後「飛馬直殺過來」「董卓慌走」「卓兵大敗,退三十餘里。」
敗退後的董卓急找手下商量,說「吾觀呂布 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這時候虎賁中郎將李肅獻策:「主公勿憂,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
董卓聞言當然高興得不得了。可是給什麼「利」可以讓呂布忘「義」?
李肅腦筋動到董卓的坐騎「赤兔」。
董卓爽快答允,還加碼「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
李肅便拿著這些厚禮,外加曉諭「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讓呂布殺了其義父丁原投奔新義父董卓。
三國演義好幾個地方提到「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這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赤兔馬就是這樣賺來的。
至於「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句佳言在呂布思維裡佔多少份量?我看應該沒有;因為呂布要叛逆之前,並不知道董卓是英主或爛主。
—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三國演義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寫到呂布與董卓因爭奪美女貂蟬已生衝突,設計美女連環計的貂蟬義父︱司徒王允見步步踏實,已到最後刺激呂布殺董卓階段。
呂布對董卓已怒氣冲天,拍案大叫。說「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可是又三心兩意「吾欲殺此老賊,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後人議論。」此時王允譏笑曰:「將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耶?」於是呂布:「非司徒言,布幾自誤!」
這就到了最後遊說關頭,「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一番安排後,董卓被呂布刺死了。可是兩千年下來,好像呂布並沒有流芳百世,也沒有遺臭萬年。不過這八個字後來被廣泛引用,遺臭萬年是臭之極致,百世是芳之最高境界。
*作者為前監察委員,本文選自作者新作《壯遊書海》(玉山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