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山看三國演義:不讀史實但看壯闊文采

2018-01-01 05:50

? 人氣

三國演義影響深遠,日本甚至以三國之義理形成一套「商道」。

三國演義影響深遠,日本甚至以三國之義理形成一套「商道」。

「好像不少人以讀書為苦。我要很坦白地告訴同胞,逐一閱讀本書介紹的各種文本,並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形諸導讀文字,是本人俗世生涯中很快樂的一段時光。

晨昏之間,泡杯好茶,與古聖先哲同遊太虛,飄飄然活像神仙;看諸多一代人傑的豐功偉業,令人心生無限景仰;諸多文學大作,不管欣賞小說、散文或詩詞歌賦,都像品嚐滿桌美食佳饌、山珍海味,令人大快朵頤;細觀人間百態,欣賞好人好事讓人心悅誠服,批判壞事壞人也可一吐怨氣;至若美麗台灣的多面向容顏,在凝視近觀遠看之餘,也油然心生「上國公民」的驕傲。」─吳豐山《壯遊書海》。

三國演義是膾炙人口的歷史章回小說;既是歷史,當然就有部份真實人物和真實故事;既是小說,當然就不免加油添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據考據,三國演義說本首先出現在中國宋朝,一般認為明朝羅貫中總其成。可是首版出現後以迄清朝,有很多演義作家不斷增減或作情節修改,所以版本不少。作家常有個人強烈感情存乎文字之間,因此三國人物,忠貞的有沒有那麼忠貞?邪惡的有沒有那麼邪惡?愚笨的有沒有那麼愚笨?聰明的有沒有那麼聰明?恐怕都可以存疑。甚至於幾名被稱為一代猛將的角色,在演義文本中,無不神勇到了頂點,這與事實相距多少,其實都可以懷疑。

不過,由於三國演義膾炙人口,事實上它已深刻影響了萬千讀者對政治、軍事,乃至人情義理的認知。筆者知道,重商的日本人甚至於詮釋三國演義中的百般糾葛,寫成「商道」,同樣風靡東瀛工商界。

坊間有一大堆從不同角度解說三國演義的書冊。筆者看的是遠流出版社公司在一九八七年出版的六十冊「中國歷史演義全集」中的三國演義四冊,筆者不是考據家,不是小說評論家,自然不會去做考據或小說評論的事。至於筆者稍有瞭解的政治行為,因為基本上三國演義是小說,當然更認為沒有太正經看待的道理。只有諸侯軍閥爭奪地盤,文臣武將爭競功名,導致小兵小卒暴屍沙場,匹夫匹婦民不聊生,絕對真實。

金陵萬卷樓刊本(1591年)桃園三結義繡像。(維基百科)
金陵萬卷樓刊本(1591年)桃園三結義繡像。(維基百科)

三國演義的情節經由電影、電視連續劇,大家耳熟能詳,所以筆者另闢蹊徑,對文本中的精華文句,做高度推崇。

以下是筆者信手捻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是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立首功」的第一句話。

作者說,「周末七國分爭,并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作者以這樣的敘述展開三十萬字的三國故事,而最後以第一二○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為完結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