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母校台大務會議上,學生提議廢除大學國文必修,尤其直指課程中的「先秦思想」領域,不切於今。先秦思想是文化之總根源,但重點是,如何採取酌古宜今的教法?
「蘇打綠」成員青峰遭前經紀人林暐哲控告其於108年4月至12月期間內違反「專屬授權」合約規定,公開演唱「男孩莊周」等歌曲,民事求償500萬已駁回,刑事亦於近日獲判無罪。這首引發智慧財產法爭議的「男孩莊周」,歌詞化用國學經典《莊子》「摶扶搖而直上」、「渾沌」、「罔兩」的寓言,「還不需要去明白,是與不是,然與不然」則傳達《莊子.齊物論》「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人對成見的執著。尤其有趣的是,這首歌的「MV募集計畫」來自青峰「作者已死」的「詮釋學」概念,也就是說作品完成後便脫離作者,成為接受者主觀經驗的感悟。因此,青峰邀請聽眾使用IG濾鏡,拍攝自己心目中的「男孩莊周」,共同創作MV。這正是「經典詮釋學」所謂的「作詩者之意」、「讀詩者之意」,古人之作,不同時空下有相異的詮釋。如果讓學生重新詮釋屬於自己的「男孩莊周」,這種搭配即時新聞的教法,學生對「先秦思想」會不會有翻然一新的感受?
大學國文列全校必修課的爭議,向來有一個檢討方向:適應各學系,進行跨領域教學。台大教務長表示未來大學國文教學將融入「知識特色」。這如是指融合各系之專業知識,方向固屬宏闊,但要有長遠規劃,否則只是補風捉影的沾邊帶水。例如:《尚書.呂刑》「獄成而孚,輸而孚。其刑上備,有並兩刑」,「上備」「並兩刑」類似於今日刑事訴訟法477條由檢察官聲請法院就一人所犯之數罪合併定執行刑。或者類如刑訴實務上,「兩行為擬制為一罪」,由檢察官「函請併辦」。用意均在避免同一人所犯之兩者,繫屬不同法院,分別論處,產生罪輕刑重的現象。但《尚書》這種「恤刑」的法理基礎,是執政者對人民之教化,應重寬厚。今日「刑法的謙抑原則」,產生於個人對抗執政者的人權保障。兩者貌合神離。跨領域必須如此地深入另一領域核心,才能達成學術深度。
國文,不同於所謂的「disciplinary」(學科),它是傳統人文學,乃至科學哲學的總體文化,本身就含蘊今日西式分科下的各學門。晚清以來,「中體西用」路線成為近代化的主要模式,如能與以「西用」為主的各系,就「中體」與「西體」間做對話,能開出一番豪闊氣象。但「適千里者,三月聚糧」,這須要極長期的蓄積,並配合紮實的學術研究,短暫應急,流於捕風捉影,反喪失學理深度。
各校大學國文都面臨改革的焦慮,教學方法搭配即時新聞,並長期投入跨領域的研究,或許是一條可行但務必長遠計議的道路!
*作者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