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多元付費」草案今天出爐,系統台業者樂見對消費者有利,但能否帶動市場正向發展,完全是要看頻道商的真材實料,如果用戶改吃「清冰」,整體產值一定掉。
業者提至少2組基本頻道 解除600元資費上限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議通過「有線電視多元選擇付費機制規劃」草案,要求業者得提至少2組基本頻道,且解除新台幣600元資費上限、讓頻道商可自組套餐等,預計明年1月底前辦公聽會,最快後年上路。
簡單來說,根據「多元付費選擇機制規劃」草案的規劃,現行一個費率吃到飽的「大碗公」形式仍存在,還有不得高於200元、含13個基本頻道的「清冰」方案,用戶可以只吃清冰,或是往上一個一個頻道加料(單頻單選),也可以選擇加上系統業者或頻道業者自組的頻道套餐。
業界分析,草案的規劃將賦予收視戶更大的權力,也讓頻道商有自組套餐,並為套餐定價,頻道商擁有更大議價能力,能直接面對有線電視訂戶,以優質內容爭取消費者支持,進而吸引廣告主資金挹注,可望帶來市場正向循環。
系統業者私下表示,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是對的方向,但能否帶動市場正向發展,「完全是要看頻道商的真材實料」,能否吸引原本不看有線電視的人回來電視機前。
「觀眾都只吃清冰」產值收入一定掉
他說,如果推了新的付費機制後,觀眾都只吃清冰,再單點紅豆,更慘的是用戶數沒增加,結果既有用戶還改吃清冰,這樣整體產值收入一定掉。
而針對單頻單選與套餐的定價機制,系統業者表示,應是尊重頻道商的意願共同協商討論,但最後決定的其實是市場和消費者,就看觀眾買不買單。
另一不具名的系統台業者則表示,社會大眾一直忽略台灣十年來物價飛漲,但有線電視收視費卻穩定維持新台幣500多元上下,甚至每年調降。
他舉例,國外有線電視的收費模式,像是HBO家族頻道收費就要快20元美金,比台灣的有線電視資費還貴,但是在台灣卻能用實惠的價格看到HBO,希望各界能共同討論出一套有利產業生態健全發展的收費模式,而不是只單純從「降價」的立場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