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數位落差造成高齡者疫情權益受損的延伸思考

2021-07-06 05:30

? 人氣

隨著科技發展,不少新冠肺炎防疫措施以手機進行,如掃瞄QR CODE進行實聯制。但產生數位落差,高齡者難以使用。(資料照,徐炳文攝)

隨著科技發展,不少新冠肺炎防疫措施以手機進行,如掃瞄QR CODE進行實聯制。但產生數位落差,高齡者難以使用。(資料照,徐炳文攝)

從電子媒體看到一個80幾歲阿嬤聽著鄰居說可去排隊打疫苗,一早就柱著拐杖到疫苗施打處排隊,但被打槍:「阿嬤,您是老人,老人打疫苗期間過了,您要另外上網登錄排隊喔!今天是排殘劑」。阿嬤搞不懂甚麼是殘劑,氣得對鏡頭說我80幾歲都無法打針,里長為何都沒說,讓她錯過施打疫苗預約時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位阿公在6月25日收到里長通知去打疫苗,通知上寫著是請6月17日記得去預約打疫苗,一臉茫然問里長,里長說您們家年輕人沒幫您預約嗎?您沒看新聞嗎?

一連串的問題問倒老人,但阿公有年輕人確實幫忙預約也打了針,但阿公的疑惑是為何通知如此晚,以前流感疫苗注射,自己依著事先通知函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排隊,自己都可獨立完成,為何政府要設計成這樣子,一個疫苗施打要老年人依賴別人來完成,為何自己的事無法自己完成,卻要依賴家裡年輕人,何況沒年輕人的家庭怎麼辦?獨居的老人怎麼辦?

一場疫情由國家主導數位窮人的產生

兩個案例顯示高齡者因數位落差錯過許多訊息有損個人權益,他們習慣對外的資訊都透過傳統的傳播方式:政府公函、電視及鄰里長通知,他們錯過時間是他們的錯?還是社會整體結構的問題?疫情期間國家數位科技團隊想出各種地圖或APP,但都是從年輕人或有網路能力的民眾角度思考,缺乏考量高齡者或其他數位能力弱勢者的需求與思考。

一場疫情如照妖鏡看出高齡者嚴重的數位落差,也看出執政當局處理各種流程並非以需求者角度思考,整個社會對類似的狀況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反應與思考。

正版官方疾管家APP說明。(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政府推出的疫情APP對高齡人口而言仍有使用上的難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從去年疫情開始國家社會針對疫情各項策略不斷推出數位系統:如上網預約口罩、到店家要實聯制掃QR code,到現在要自行上網預約疫苗施打。看似進步的系統但造就更多高齡者歧視現象產生。

去年高齡者看著新聞直接到藥局前排隊買口罩被大量媒體民眾批評「不怕死,老人拖累這個國家」,今年實聯制更是考驗長輩的數位能力,去店家太麻煩乾脆到傳統市場,亦是一片罵聲。好不容易民間組織爭取到重視老人提早讓老人疫苗序位提前,但網路預約更是讓數位能力差的長輩卻步,一場疫情由國家主導數位窮人的產生,也由國家主導高齡者提早放棄獨立自主的權益。

長者和年輕人有60個百分點的數位落差

科技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成了一個重要的新興傳播訊息的工具,對許多常運用此方式的民眾,資訊獲取能力比以前更加快速,但也隨著網路普及,數位落差確實日益嚴重。依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在2020年調查顯示,25到30歲年輕人上網率是100%,65歲以上長者行動上網是40.1%,有將近60個百分點的落差。

城鄉差距亦是大:都會區82.2%對比偏鄉56%。數位落差確實存在我們這個國家,這樣的落差需要更積極政策布局,為彌平世代資訊差異,強化高齡者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能力,數位能力提升應是重要策略。

過去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積極倡議,國家應針對高齡者進行「數位賦權」普及高齡者數位能力。然數位能力提升需要時間,疫情策略卻不容許等待。有長輩就說為何沒有「高齡者學習電視頻道」專門提供給長輩疫情與健康消息,他們說國家可學教育部提供給孫子電視頻道學習正確資訊。他們也想自己掌握訊息、自己作好防疫不想拖累醫護人員。

因此如何結合傳統資訊傳播方式與現有高科技網路網際,讓訊息多元平衡傳達到高齡者,應是當務之急,更期待國家有積極作為,才能有效降低高齡者因數位落差產生的個人權益受損事情發生。

*作者為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