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冷戰》對抗中國的《老鷹法案》凸顯美國兩大黨「共識下的分歧」

2021-07-06 08:10

? 人氣

2021年3月19日,美中阿拉斯加會談結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發表談話(AP)

2021年3月19日,美中阿拉斯加會談結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發表談話(AP)

美國眾議員在6月30日審議了《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與接觸法案(Ensuring American Global Leadership and Engagement Act),該法案縮寫為《Eagle Act,因此也被稱為《老鷹法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老鷹法案》旨在提高與中國的競爭力並在人權方面施壓中國,內容包括增加投資以促進美國製造業、貿易、與盟國及合作伙伴合作、重新參與國際組織等。該法案由美國民主黨牽頭提出。

然而表決在即,共和黨籍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表示反對該法案,這意味著眾議員外交事務委員會很可能將在沒有共和黨支持下推進該法案。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美國要怎麼發展,怎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是美國自己的事,但不應當總是拿中國說事,把中國當作「假想敵」。

US and China flags together outside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Beijing
Getty Images

共識下的分歧

從共和黨議員的表態來看,他們反對《老鷹法案》不是對華態度軟化,而是認為這份民主黨人提出的法案做得不夠。

比如,共和黨人認為,《老鷹法案》要求進行太多前期研究,錯失採取有意義行動的機會,還有收緊對技術出口的控制,對敏感個人數據取得的監管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這只是一個信息傳遞的法案,」一名共和黨助理表示。

其次,在民主、共和兩黨一直以來針鋒相對的議題,也延及《老鷹法案》,比如共和黨人反對法案中授權資助氣候倡議的條款。

《老鷹法案》背後凸顯出美國兩黨「反華共識」下的分歧。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向BBC中文表示,共識下美國對待中國有不同的政治譜系,比如"懲罰派"認為需要以最強力手段全方位懲罰中國在貿易、南海、人權、新冠疫情等方面對美國利益造成的損失;"拯救派"則承認中國依然是美國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雖然兩國分歧明顯,彼此會激烈競爭,但不妨礙在某些領域有合作。

馬釗表示,無論是"懲罰派"還是"拯救派"都將中國定位成"戰略競爭者"或"戰略對手",但是對競爭的方式和結果,尚未達成一致。


《老鷹法案》內容要點:

  • 增加美國國務院在印太區域的人力和資源投入,提出區域發展藍圖,加強美國參與,包括那些通常被美國外交政策忽視的國家。
  • 強調多邊主義的力量,加強美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亞太經合組織等區域組織中的領導地位。
  • 通過雙邊和三邊接觸以及四方對話,加強美國與合作伙伴和盟友的承諾。
  • 通過氣候、疫苗外交、發展融資以及數字和網絡方面的合作關係,促進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戰略和經濟競爭力。
  • 讓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在氣候問題上負起責任,以確保中國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 對中國的侵犯人權行為作出回應,使中國的維吾爾族強迫勞動付出代價,以及為符合條件的香港人提供臨時保護和難民身份,強化美國價值觀。
  • 加強美國的經濟外交和治國之道,塑造全球經濟的管理規則,為美國工人和企業賦能,投資未來技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