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疫苗搶打解盲「階級實踐」

2021-07-07 06:00

? 人氣

蘇貞昌在行政院會提到「近期有些不公不義的事情」,應該調查清楚以儆效尤,引發媒體揣測是指特權疫苗爭議。(資料照,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蘇貞昌在行政院會提到「近期有些不公不義的事情」,應該調查清楚以儆效尤,引發媒體揣測是指特權疫苗爭議。(資料照,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新冠肺炎疫苗供不應求導致「搶打亂象」,由中央配給地方疫苗數量並讓符合民眾預約施打,卻不時傳出特權疫苗的相關爭議,迫使「階級實踐」在防疫中成為另類奇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法國學者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區隔: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點出「階級」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實踐」(practice)存在,社會群體(social group)透過意識形態與其他團體劃分並且確立階級落實;如同蔡政府的疫苗政策依舊無為而治,導致政客、名嘴以及有力人士紛紛繞過政府規定的施打順序來自力救濟。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提到「近期有些不公不義的事情」,應該調查清楚以儆效尤,引發媒體揣測是指特權疫苗爭議,卻止不住蔡政府在防疫後期的雪崩民調。

好心肝門診中心。(柯承惠攝)
好心肝偷打疫苗事件,在台灣社會引起相當大的議論。(資料照,柯承惠攝)

當政府透過「配給制度」限定「民眾身份」預約施打,卻又無法針對「搶打亂象」嚴守把關,反而促成「公開施打」與「私下偷打」疫苗情事層出不窮,也凸顯了醫療行為染指「階級實踐」的厚此薄彼;政府既無依照疫苗「對象掌握」施打制訂配套措施,加上中央也無統一指引導致「心證造冊」,使得有限疫苗不能打在關鍵對象身上,難怪國內本土案例持續悶燒。

疫苗搶打無疑解盲「階級實踐」的不公不義,只因政蔡府的疫苗政策拒絕超前部署,助長特權份子利用階級資本知法犯法,而讓普羅大眾淪為疫苗貧戶中的絕對弱勢。

*作者為新聞研究所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