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以關係歷史與矛盾

2021-07-17 05:30

? 人氣

新任以色列總理班奈特,將面對如何定位與中國關係的難題。(資料照,美聯社)

新任以色列總理班奈特,將面對如何定位與中國關係的難題。(資料照,美聯社)

中以關係可以追溯自中華民國尚未遷台時期的二戰期間,當時中華民國政府還計畫在雲南騰衝幫助猶太人建立一個地區,但是後來並未成功,這也是許多學者研判為何以色列在建國之後對於台海兩岸都抱持著友好的態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相較於台灣當年為了拉攏中東國家無視以色列的感情,以色列相當長的時間維持與台灣在軍事與情報上的合作,甚至到去年中華民國國防部為了參考後備動員的模式,以色列依舊邀請我國軍事代表前往以色列訪問。

兩岸皆為泛阿拉伯疏離以色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之後,起初五星旗與大衛之星是王不見王的,特拉維夫努力希望與北京發展關係,但北京當時認為特拉維夫就是美國帝國主義的魁儡,北京當時的中東政策就是支持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同一個時期的台北則是希望拉攏中東反共的王國圍堵北京,以色列基礎上就是與兩岸絕緣了幾十年。

以色列和兩岸最大的思維做大不同在於,以色列以國家安全和國防實力當作最優先的事項,和兩岸這種悶聲發大財的思維不太一樣,因此以色列同樣認為維持兩岸和平的方式,就是在軍事上協助兩邊保持平衡,以色列的這個政策至今未變。

2021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總統蔡英文、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左2)、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右2)、立法院長游錫堃、外交部長吳釗燮出席(簡恒宇攝)
2021國際大屠殺紀念日:總統蔡英文、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左2)、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右2)、立法院長游錫堃、外交部長吳釗燮出席。(資料照,簡恒宇攝)

畢竟對猶太人而言,兩岸基本上都是恩人,以色列能夠報答兩岸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軍事實力維護兩岸的均衡。

以色列是中東區域的軍事強權,亦為中東年度軍事預算最高的國家之一,除了國防軍的實戰經驗以外,以色列三大情報單位提供的情報與監控實力,也是世界翹楚。

以色列國防軍尚未在實戰中屢屢獲勝

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המוסד למודיעין ולתפקידים מיוחדים‎‎)、以色列國家安全局(שירות הביטחון הכללי)和以色列軍事情報局(אגף המודיעין),分別隸屬以色列總理、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部。以色列情報單位對阿拉伯世界各國語言非常了解,更可以精細的傳送與監控、蒐集中東地區的敵情軍情。

以色列國防軍戰鬥力也強,從獨立戰爭(1948–1949)、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埃以消耗戰爭、(1967–1970)、贖罪日戰爭(1973)、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巴勒斯坦大起義(1987–1993)、阿克薩群眾起義(2000–2005)、2006年以黎衝突(2006)、加沙戰爭(2008–2009)不是勝利就是成功嚇阻來犯,守住以色列的主權與勢力範圍。

而中國呢?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改革開放以後就不停穩坐世界工廠和最大新興市場的地位,過去許多人認為台商和廣東模式造就了中國的經貿市場,兩岸之間的經貿從農產品到許多相關投資項目,之所以落得今天無法輕易切割的原因,就是所謂的台商與廣東模式造成的,當然這是必須要改變的一點。這種大膽西進,造就兩岸過於緊密的現象並非好事。

對中國政經分離?以色列出現兩派討論

事實上中以關係存在許多的矛盾,這也是以色列新任總理、比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更右翼的班內特(Naftali Bennett)的政策,以色列新任外長拉皮德(Yair Lapid,擁有未來黨)日前在聯合國上批評中國對新疆和香港等政策的殘暴,顯示以色列新內閣未來可能會採取政經分離的政策,在兩岸上會更積極採取雙邊平衡的政策,同時中以兩國愈來愈緊密的經濟關係也讓以色列內部出現兩派討論。

當中國官媒日前指控以色列充當美國在中東的橋頭堡,被以色列駐中國大使館批評公開反猶,中國先前承諾不干涉內政協助中東各國發展經濟與貿易,但顯然以色列內部對中國的動機已有察覺。

反猶與辱華的戰場延伸至中東

然而以色列軍方和三大情報機構,畢竟不若政府與內閣一般將中國視為可政經分離的合作對象,尤其中國對伊朗、巴勒斯坦的支持,以色列軍情單位看在眼裡、明白在心裡,只是目前中以關係尚未走到矛盾擴大化的階段。

然而隨著美軍撤離,中國強化在中東的經貿、以色列國防預算不減的狀況,右翼的班內特和持中國夢的習近平,終究會將反猶與辱華的戰場延伸至中東地區。

*作者為輔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