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貧富差距的惡化跟人口老化的速度一樣快

2018-01-12 06:10

? 人氣

作者指出,台灣在2018年,就會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在這個最關鍵的老化階段,我們只有7年的時間,速度堪稱世界第一。(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指出,台灣在2018年,就會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在這個最關鍵的老化階段,我們只有7年的時間,速度堪稱世界第一。(資料照,陳明仁攝)

一、台灣稅改正在惡化貧富差距?

《天下雜誌》最近報導「首份全球不平等報告出爐 台灣稅改正在惡化貧富差距?」。於3年前運用台灣財稅資料的研究成果,加入全球財富與所得資料庫(World Wealth & Income Database,簡稱WID)計劃。根據WID的資料,台灣前10%富人掌握全台36.4%的收入,跟歐洲相近,表現不差。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前10%富人收入集中的情況,雖較不嚴重。但跟1980年比,這個比例增加了13個百分點。而同期間,歐洲只增加4個百分點,這點表示在這期間台灣的稅賦及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有偏離方向的可能,有檢討改進的必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參與WID研究的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曾披露,台灣前10%富人如何賺錢?2013年,台灣前10%富人所得4分之1來自股利,近6成來自薪資,房地產買賣等資本利得佔14%。但隨著所得愈來愈高,薪資所得比重就愈來愈低。到了最有錢的0.01%,高達7成來自股利所得。台灣稅改,惡化貧富差距,因為這樣的所得結構,朱敬一認為,目前行政院版本的稅改方案,讓富人的股利所得由最高稅率45%,降到稅率只剩26%,將使貧富差距惡化。台灣單一稅率的做法,也與2018年《全球不平等報告》建議的累進稅率背道而馳。台灣近年來的寬鬆貨幣政策無法真正刺激實體經濟復甦,卻反而造成有利於房地產炒作的利率環境,資產階級透過炒房而財富飛漲,加以稅制上輕課炒房的資本利得,卻重課薪資所得,年輕人、中產階級家庭越來越難買房。

20140212JW003-SMG010- 江宜樺 朱敬一出席國科會小蘋果專案,朱敬一-吳逸驊攝.jpg
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曾披露,台灣前0.01%的富人,高達7成的收入來自股利所得。(資料照,吳逸驊攝)

據《全球不平等報告》中大膽預言:如果目前收入、財富集中化的趨勢不改,到了2050年,全球前1%富人將擁有全球40%財富。全球前0.1%富人擁有的財富,將接近全球財富4分之1,等於是中間40%中產階級的財富總和。這種現象筆者稱為「富者恆富,貧者恆貧!」或稱為「貧窮會遺傳!」

《聖經》中的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1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2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3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那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就是《馬太效應》的故事,它的寓意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日本社會稱為「貧困惡循環」,其實貧富古今中外皆然,以錢滾錢容易,所謂:「錢四腳人兩腳(台語)」,靠雙手賺薪水很辛苦,除非有突破性的創新或創業否則都是工資只夠餬口已屬不容易,台語有句話叫「賺吃賺吃,賺就吃!」賺的錢就吃完了,所以要存第一桶金那是很辛苦需要應用智慧和違反人性才足以成功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