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為了減少接觸群聚機會,要求選手僅須在比賽前5天到達選手村,並在比賽結束後的2天內盡快離開,此外運動員只有在前往比賽場地和其他少數地點時,才能離開選手村。巴赫稱東京是歷屆奧運當中「準備最充分的城市」,不遺餘力地確保奧運能夠安全可靠地進行。
但各種出入限制與防疫政策也給主辦帶來了極大的後勤調配難題。前美國奧運游泳選手、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衛生安全中心學者塞爾(Tara Kirk Sell)解釋本屆奧運防範疫情的計劃,就是藉由頻繁篩檢控制病毒傳播,所以即便有很多選手確診,也不代表東京奧運防疫失敗。
她也樂觀地表示,奧運會應能夠避免發生超級傳播事件,「頻繁篩檢意味著我們將繼續看到更多人確診,但這是防疫體系應該運作的方向。剩下的真正問題是:這些措施是否能有效、到位?防疫成敗一切都與執行有關,如果你不能徹底執行計劃,那麼計劃就沒有用。」
熱血賽事為奧運帶來曙光
回歸到奧運最重視的體育精神,這場賽事儘管被疫情與大環境唱衰,仍是選手付出多年青春熱血的殿堂。本屆奧運97%的比賽都不會有觀眾,這在奧運史上前所未有,主辦為了給選手更好的參賽體驗,表示屆時賽場會有「往年的歡呼聲」,大螢幕上還會出現熱情運動迷的聲援影片。
運動員將必須習慣今年特有的防疫措施,確診即可能退賽與影響職業生涯,種種種壓力可能會對選手的心態產生額外影響。
「對於很多選手來說,沒有觀眾是很不習慣、很奇怪的事,但對於某些選手而言,沒有觀眾可能正好讓他們不用分心,能夠更專注地投入比賽」,曾在2004年奧運替美國摘下銀牌的前游泳選手塞爾指出:「選手真正該做的就是,努力堅持自己的日常訓練,並堅持推動自己的訓練進度。」
包括棒球、壘球、足球和射箭在內的賽事已經在開幕式之前舉行,在接下來的16天裡,一場又一場的運動賽事將緊鑼密鼓地展開,端看選手們如何發揮曠日積累的能量,為陷入困境的奧運會帶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