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季最令球迷津津樂道的,無非就是洛杉磯天使隊年僅27歲、有投打「二刀流」(two-way player)之稱的日籍球星大谷翔平。球季才進行過半,他就不但打破了紐約洋基隊前強打者「哥吉拉」松井秀喜在2004年留下單季31轟全壘打的亞洲選手紀錄,三振數也已直逼百人,更破天荒成為大聯盟史上首位同時以投手與野手身分入選明星賽的球員。美國《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讚美大谷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棒球奇才」,其成就超越同是投打雙棲的傳奇球星貝比魯斯(Babe Ruth)。但無論是「大谷狂熱」,還是過去席捲臺灣的「建仔旋風」,我們都不能不提到日籍名投野茂英雄!他在九零年代成為亞洲選手成功挑戰大聯盟的先驅,並帶動後續亞洲球員的旅美風潮。換言之,如果沒有當年的野茂,恐怕就不會有今天的大谷。
野茂英雄以獨特的「龍捲風」投法以及犀利指叉球所造就驚人的三振功力,曾紅遍日本棒壇半邊天,是家喻戶曉的明星投手。但與一般人印象中的日本職棒球星不同,野茂在高中時期並沒有打進過甲子園,他直到畢業後加入社會人球隊(即臺灣的甲組成棒隊)才開始嶄露頭角,且入選1988年漢城奧運日本成棒代表隊。在1989年底的日職新人選秀會上,野茂創下史上最多被八支球團同時第一指名的紀錄;在1990年新人球季,野茂一舉囊括包括「年度最有價值選手」(MVP)以及等同於大聯盟「賽揚獎」的「澤村賞」在內的八冠王,更是連續四年拿下勝投王和三振王。
但為了追求自己挑戰大聯盟的棒球夢,野茂在1994年手傷之際,甘願承擔被日本職棒界永不錄用的後果,選擇衝撞體制,毅然決然宣布「任意引退」,尋求渡海轉戰美職。當時野茂的出走並沒有獲得日本國內輿論的祝福,在太平洋彼端的美國棒壇則是無人聽過「Nomo」(野茂)。後來由於野茂和洛杉磯道奇隊簽下的是小聯盟合約,他的年薪從原本在近鐵隊的1.4億日圓,大幅縮水到只剩下約10萬美金。對野茂而言,他放棄日本的一切,也算孤注一擲,但這些都遠不及他勇於挑戰人生夢想來的重要。
野茂在大聯盟十二個球季裡一共拿下123場勝投,包括兩場無安打比賽、1,918次奪三振。1995年美國輿論還以「野茂熱」(Nomomania)來形容這位26歲日籍投手為剛結束罷工的大聯盟所注入的正面力量,這個新詞甚至被收錄到正式英文字典裡。另外也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野茂在位於丹佛人稱「打者天堂」的庫爾斯球場(Coors Field),面對科羅拉多洛磯隊投出無安打比賽,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丹佛位處海拔約1英里(約1.6公里),故有「哩高城」(The Mile-high City)別名;庫爾斯球場觀眾席的藍色座椅正是海拔1英里標高,所以在這裡擊球往往會因為氣壓較低而飛得更遠,以致全壘打滿天飛。野茂能投出庫爾斯球場史上唯一的無安打比賽,更顯彌足珍貴。
就算是再偉大的選手終究也會有退場的一天。2008年野茂不敵數度肩傷的影響而宣布退休,但他挑戰夢想成功的確也為亞洲選手在世界最高棒球殿堂留下歷史光榮的一頁。他在美日職棒通算201勝、3,122次奪三振、平均防禦率3.86,讓他在2014年成為史上最年輕入選「日本棒球名人堂」的選手。
野茂話少,是典型冷靜的投手。他有一句名言,值得我們思考:「你如果嘗試去挑戰,(結果)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但不去挑戰是不會成功的。我已說過好多次,不去挑戰是不會開始成功的。」
本月中,大谷追隨野茂廿六年前的腳步,成為史上第二位在大聯明星賽先發的日籍投手。傳奇球星的成功絕非偶然,而作為先驅者更需要懷抱理想和十足的勇氣。棒球是臺灣的國球,也是國人的精神寄託,野茂人生挑戰的故事值得我們借鏡。
*作者為中國國民黨發言人、國際部副主任、清大兼任助理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