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反對任何人發大財,我只拜託億萬富豪現在站出來。4100萬個生命正徘徊在饑荒的門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億萬富豪的資產淨值暴增超過1兆美元,拜託他們捐助60億美元會太過分嗎?」
──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執行長比斯利(David Beasley)
近年全球億萬富豪(幾乎都是男性)在比財富排名、比豪宅城堡、比私人噴射機、比超級遊艇之外,又多了一個競賽項目:太空旅遊。有人嘲諷,這些大亨的「自我」是如此巨大,地球已經無法容納,他們其實是被迫「向外發展」。
身價57億美元(新台幣1615億元)的英國大亨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與身價2000億(新台幣5兆7000億元)美元的世界首富貝佐斯(Jeff Bezos)是個中翹楚。今年7月,兩人親力親為,在太空旅遊競技場展開一場大亨的對決,比誰能搶頭香率先升空、誰的太空船觀景窗比較大、誰才是真正進入太空(距離地表幾公里才算數,80公里?100公里?)……
超級富豪的超級比一比
布蘭森的「團結號」(VSS Unity)7月11日的首航只讓他和3名員工嘗鮮,他可能因為嚴重「暈機」,回到地面後仍是夢話連篇:「想像一個世界,所有人不分年齡、背景、性別、族裔,都有相同的機會進入太空。」團結號一張「機票」喊價25萬美元(新台幣708萬元)。
貝佐斯的「新謝帕德號」(New Shepard)7月20日的首航,有位「無名氏」砸下2800萬美元(新台幣8億元)訂位,後來因故無法成行(保留至下回升空),由一名18歲荷蘭青年遞補。這位小朋友何德何能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太空人」?很簡單,他老爸搞對沖基金,有的是錢。
換言之,這場太空旅遊的發軔啟程大戲,飄散著濃得化不開的銅臭味。這些富豪或富二代上太空與科學探索毫無關聯,只是為了追求另類刺激與樂趣、突顯「老子有錢」的財力與身分、暫時遠離地球的混亂與災難。儘管這些富豪們真正身處太空的時間只有幾分鐘,HIGH過之後還是要「下凡」回到地球。
濃得化不開的銅臭味
美國投資銀行「科文公司」(Cowen Inc.)去年針對資產淨值超過500萬美元(新台幣1億4000萬元)的富豪進行調查,顯示將近4成對布蘭森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服務興致勃勃;這個市場的顧客群約有240萬人,大有可為。
因此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的執行長比斯利(David Beasley)要做出那樣的呼籲,懇請大亨們回眸看看人口逼近80億大關的地球,看看二戰結束以來全球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看看4100萬個徘徊在饑荒門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