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漸趨緩,7月27日全國降為二級警戒,行政院日前表示擬發放振興券,而且有紙本券與數位版振興券兩種。
繼防疫、紓困百工百業後,國人困守在家二個月,家家戶戶飽受疫害。停班停課,居家上班,線上學習,增加支出。冀望政府的振興券也能即時快速發放到家。
但據悉,政府的振興券仍執意發放紙本,不直接發給現金,較省時、省力、省成本,讓人費解?振興經濟不分藍綠,執政當局不要為反對而反對,應以最便民方式發放,始符國人意願。
可省下20多億元印刷、輸運、發送的成本
如能改發放現金,可省下20多億元印刷、輸運、發送的成本;利用民政系統,請行政區公所恊助,由里長、里幹事,分送隣長轉給住戶。簡單便捷方式,棄之不用,寧可勞師動眾,浪費大筆成本。
如怕發放現金,或許有些人暫時不花,但現金又不能當飯吃;也不過2000到3000元,又有幾個人能長期存放不消費?美國、新加坡發放現金,難道此類問題的發生,他們不曾考慮過嗎?別人敢發放現金,我們政府的顧慮真可愛,又好笑。
二個多月來,受疫情影響,百工百業均受害,收入驟減,甚或失業在家,急需政府的紓困及振興經濟的現金;恐生吃就不夠了,怎還能長期存放不消費?
政府倘就此因噎廢食,寧可發放紙券,豈不因小失大,浪費成本,又不便民。如同台語諺云:「會算袂除,糶米換番薯」。
政對當局執著不發放現金,除了為反對而反對,絕對不按在野黨的意見外;餘無比發放現金更省成本,又便民送到家的理由。
應以數據說服國人,不是憑空想像
先進的美國、新加坡等能發放現金,我們為何不也發放現金,以節省公帑呢?政府政策應利益比較,成本分析,害利相權取輕取重。政府對振興券各方式發放的經濟乘數效果及成本效益有何比較分析,應以數據說服國人,不是憑空想像。
政治行為容許有政黨間的「意識型熊」,至於振興民生經濟,擴大經濟效益,豈容意識型態作祟?
政黨政治不容許唯我獨尊,自以為是。「仙人拍鼓有時錯,跤步踏差啥人無」。要能接受各在野黨派的意見,才能聽見百姓的聲音。
*作者為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