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由賦稅收入看到台灣經濟的隱憂

2018-01-16 06:10

? 人氣

圖為民眾申報所得稅。(方炳超攝)

圖為民眾申報所得稅。(方炳超攝)

財政部於1月10日公布2017年全國賦稅收入統計,實徵稅收淨額2兆2,326億元,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其他還有房屋稅、地價稅、使用牌照稅與贈與稅,亦創歷史新高紀錄。然而,稅收成長率卻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的表現,綜所稅、營所稅、遺產稅、貨物稅亦是列在減少的項目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看到稅收的增加,到底該不該高興?以內容來看,收入增加最多的是證交稅增加190億元(+26.8%),其次是土增稅增加105億元(+12.6%)、贈與稅增加75億元(+34%)、菸酒稅增加40億元(+8.8%)、房屋稅增加38億元(+5.2%)。證交稅的增加是搭上全球股市的大多頭,無可諱言須當心行情急轉直下的風險;有資本利得稅性質的土增稅,能夠在不動產市場的寒冬中逆勢成長,值得欣慰;贈與稅是在預期將改革稅制的效應之下,民眾紛紛提早進行財產規劃,此將衝擊到未來的贈與稅收入;菸酒稅在今年六月中調漲健康福利捐之後,因尚有存貨庫存,故將遞延到今年浮現效果,這樣看來,實在沒有高興的理由。

105年全國賦稅收入及年增率(擷取自財政部)
105年全國賦稅收入及年增率(擷取自財政部)

再就減少的項目觀察,綜所稅減少154億元(-3.1%)為金額最多的項目,其次是營所稅減少95億元(-1.9%)、遺產稅減少48億元(-18.8%)、貨物稅減少47億元(-2.6%)、營業稅減少33億元(-0.9%)。綜所稅、營所稅是我國最主要的賦稅收入,與經濟成長最為密切相關,但這兩大稅收卻是同時衰退,意味著國內的經濟基本面其實不是太好,同樣的情形也反映在貨物稅、營業稅上,民間消費不振的情形,不言而喻。

自2015年以來,近三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是0.81、1.41、2.58(預測值),然而,稅收成長率卻是8.0、4.2、0.4,呈現相反的走勢,這是一件相當弔詭的事,代表著經濟成長的果實並未反饋到政府的稅收成長上,那麼錢跑到哪裡了呢?說是到民間與企業身上也說不通,因為民眾沒感受到薪水增加、企業也在喊經營困難,原因在於資產的累積與價格的上漲方面,從土增稅、房屋稅的增加可獲得驗證。

數字會說話,過多的資金追逐短期投資,過多的資產將泡沫越吹越大。現在的國內財政像是在走鋼索,基本經濟未好轉,靠著股市萬點的熱絡行情在支撐,危機已經不遠,如今已終結連三年稅收超徵千億元的好成績,未來還有稅改方案通過後的稅損,行政院版本稅損約69億元,還有前瞻基礎建設的錢要花,不僅政府財政堪憂,泡沫來臨時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將會更加的沉重。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