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黃奎博觀點:奧運政治學─當代臺灣篇

2021-08-02 07:10

? 人氣

2021年7月31日,東京奧運,台灣羽球男子雙打王齊麟、李洋擊敗中國對手,奪下金牌(AP)

2021年7月31日,東京奧運,台灣羽球男子雙打王齊麟、李洋擊敗中國對手,奪下金牌(AP)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讓國手的表現成為全臺最熱門的話題,可惜隨著臺獨政治的炒作,我國參加奧運的種種與政治產生了未必有益的連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很多人認為體育應與政治脫勾。若體育指運動健身,那沒問題,但若體育指各種競賽,特別是職業與國際的,則體育和政治若干本質或內容上的接近,極易讓前述的理想成為奢望。

運動競賽和政治都需要(大量的)觀眾,需要有好感度或忠誠度的支持者,同時,因此產生了漠不關心或具惡感的反對者、仇恨者。對政治人物而言,若能將民眾對競賽的投入轉移至對自己的支持度,將是廉價又有點效果的操作。

臺海兩岸政治也延燒到多屆的奧運。例如中國大陸在1954年加入國際奧委會,旋即缺席1956年澳洲墨爾本奧運,因為蔣中正總統雖已勉強同意以「福爾摩沙中國」(Formosa-China)為名參賽,但選手村升起中華民國國旗,導致中共當局退賽抗議。

這些年來由於兩岸關係緊張、政治人物趁民進黨二次執政宣揚臺灣是新獨立國家等因素,原本侷限在兩岸間的「奧運政治學」,進入了臺灣社會。最常見的就是要將行之多年的「中華隊」改稱「臺灣隊」,因為此種訴求極易被用做政治傳播、認同與動員,又有利於降低新冠疫情對執政者的衝擊。

中華民國奧運代表隊稱為「中華隊」,理所當然,何況中國大陸自稱其代表隊為「中國隊」,兩者已有區隔。

若堅持只能稱「臺灣隊」,不僅勾起無益且無解的政治紛擾(例如「臺灣」是新國家還是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的一省),而且某些政客與媒體透過「大內宣」,凝聚自己人的支持、攻訐意見不同的人,使民眾在欣賞奧運賽事、為中華隊加油時,還要接受政治轟炸。

中華隊有極少數選手為了更有效、更具挑戰性地自我提升,延聘中國大陸出身的教練或赴大陸移地訓練,還有些名人臉書頭貼換成「中華隊加油」,結果都被網軍和臺版「小粉紅」出征。對中華隊選手和支持中華隊的名人吐政治口水,其心可議。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稱1956年墨爾本奧運「是『中華民國臺灣』首次派隊征戰」(事實上中華民國自1932年派團參加),想必未來還會用「中華民國臺灣」東京奧運奪牌創紀錄的說法,這種趁記錄歷史以改變國家認同的作法,同樣其心可議。蔡英文曾說,「只要我當總統一天,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這不包括公家單位可以操弄國家認同。國家認同越模糊,政治人物就越有上下其手的空間,包括體育領域。

我國被迫使用「中華臺北」名稱、梅花五環旗與自國旗歌改編之中華奧會會歌,實屬國際政治下的無奈;如果臺灣內部還為「中華隊」、「臺灣隊」爭執,甚至開始政治分類與動員,就更無奈了。

若蔡英文願帶頭喊出「臺灣加油!」、「中華隊加油!」,應可暫避那些無奈,但看他做不做了。

*作者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