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抱怨最多的投資障礙是?國發會:採購法、勞基法、環評法

2018-01-16 12:01

? 人氣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6日出席2018投資台灣高峰論壇。(陳明仁攝)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6日出席2018投資台灣高峰論壇。(陳明仁攝)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今(16)日在投資金融研訓院舉辦台灣高峰會上表示,台灣的法律架構之所以會防弊重於興利,歸根究底在於30年前台灣解除戒嚴後,只把「動員戡亂時期」的帽子拿掉,衣服都沒有換,仍維持著戡亂時期的管制心態,公務人員普遍認為管最多才是最好的政府,她在擔任國發會主委後,利用周末時期與企業界多次溝通,企業界抱怨最多的投資障礙,基本上就是三個法律,分別是《政府採購法》、《勞基法》與《環評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陳美伶表示,去年內閣改組,她被徵詢出任國發會主委時,曾經一度陷入長考,畢竟她並非財經背景出身,後來,她思考國發會在行政院組改後,納入行政院研考會,從她長期在公務體系的經驗,深切體認到政策的管考,對於政策的有效落實,扮演重要關鍵,過去公務人員對於政府計畫,常會開玩笑說「桌上畫畫,牆上掛掛」,充分顯示出政府如果能透過合理管考指標訂定,可以避免政策淪為畫大餅。

台灣法規架構遭詬病? 陳美伶:因公務員仍維持管制心態

對於法規鬆綁,陳美伶表示,台灣的法規架構,之所以被外界詬病,歸根究底主要為30年前台灣解除戒嚴後,政府公務人員對於法規的認知,仍維持既有管制心態,解嚴只是把《動員戡亂時期特別條例》的帽子拿掉,身上穿的還是原本的衣服。

20171115-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5日出席歐洲商會2018年建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20171115-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5日出席歐洲商會2018年建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陳美伶表示,法律規管心態要轉變非常困難,台灣的法規環境,一直到民國90年才逐漸完備,《行政程序法》的訂定,讓法規架構逐漸完備公開透明,當時她任職法務部,還記得有一位行政首長跟她說,法務部現在修這個法,「等於拿石頭砸自己腳,因為未來行政程序的要求,會比實體要求還要多」,不過,台灣民主化過程,這是不得不走的路。

稱「法律沒禁止就可以做」 陳美伶盼法規轉為負面列表

陳表示,前司法院長林洋港曾批評,台灣法律多如牛毛,當時公務體系對法規環境的辯護是「多毛的牛才健康」,關鍵在於能否真正幫助民眾,從行政角度,政府法規可以分為二塊,一塊是管制行政、一塊是給付行政,她認為給付行政要給予最大彈性,不是所要東西都要送立院,必須有法律依據才能執行,只要有預算符合公平性,就可以執行,但台灣過去法規,很多都是正面表列,公務人員的心態逐漸以「條文沒有說可以,就不敢做。」

20170512-申報所得稅,報稅,國稅局。(方炳超攝)
陳美伶指出,台灣過去法規很多都是正面表列,公務人員的心態逐漸以「條文沒有說可以,就不敢做」。圖為示意圖。(資料照,方炳超攝)

陳美伶說,她曾經講過,「法律沒有禁止,就是可以做」,雖然有法律保留原則,但只要掌握原則,法律規範應該從正面表列,轉為負面表列。

台灣過去20幾年來,台灣法規環境倒底有無改變?陳美伶說,她每次看到國際評比,都覺得頗為汗顏,以WEF評比為例,台灣總體排名15名並不差,但在政府法規評比,尤其是鼓勵外人來台投資項目,台灣排名第79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