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投資者眼中,中國監管機構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BABA, 簡稱:阿里巴巴)、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 TCEHY, 簡稱﹕騰訊)和滴滴(Didi Global Inc., DIDI)等超級明星公司的監管整頓肯定像是自殺行為。還有什麼比打壓一些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更能削弱成長的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持不同看法。在他看來,技術分兩種類型:一種是錦上添花型,另一種是不可或缺型。擁有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和其他消費網路公司固然不錯,但他的觀點是,一個國家的強大並不取決於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群聊應用或網約車服務。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習近平認為,中國需要擁有最先進的半導體、電動汽車電池、商用飛機和電信設備,以保持中國的製造能力、避免去工業化,以及實現不依賴外國供應商的自主性。因此,在多個方面監管整頓消費者網路公司之際,中共仍繼續向製造商提供大量補貼和保護,併發出 「購買中國貨」的指令。
習近平去年在黨刊《求是》發表的文章中描述了這些不同的優先事項。根據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相關研究人員的翻譯,他承認網路經濟正在蓬勃發展,並稱中國 「要加快數字(編按:即「數位」)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同時,必須看到,實體經濟是基礎,各種製造業不能丟。」
歷史上,大多數國家在發展過程中製造業會取代農業,然後服務業會取代製造業。近幾十年來,在一些最發達經濟體中,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已經下降,美國和英國尤其明顯,這些國家製造業崗位已經大量轉移到海外,特別是中國。
雖然製造業在中國GDP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為26%,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而且中國政府希望保持下去,意味著不會跟隨其他國家走去工業化的道路。
專注中國的研究服務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技術分析師Dan Wang今年早些時候寫道,中國不能像英國那樣,英國在電視、新聞、金融和大學等聽起來很高大上的行業非常成功,但研發投入強度卻在下降,該國最大一些企業在全球的地位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