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客運今年剛拿下新北市三條路線經營權,一口氣投入30輛電動巴士,為雙北交通再添綠色動能。不過,面對政府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的遠景,國光客運總經理簡有政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直言沒那麼快,認為當下客運業者屬「消極式導入」,缺乏主動汰換誘因,後續仍待政府出面解決。
一個熾熱的午後,台北車站前,一輛輛張揚又嘈雜的公車呼嘯而過,這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忽然間,一抹橘色幾無聲息地駛進公車站,讓前一秒埋首於掌中世界的乘客差點錯過,仔細一看,車窗上印著大大的充電圖樣,原來是國光客運今天剛上路的電動巴士。
根據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研究,汽車從製造到變成廢鐵的一切空氣汙染危害,都不及開車時燃燒汽油所產生的各種排放;以溫室氣體指標為例,傳統中大型巴士在移動過程中,每公里約排放1.305公斤的二氧化碳,而電動車輛在移動過程為零碳排放,若進一步考量發電時的整體碳排放,使用電動巴士運行,每公里仍可減少0.693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在全球減碳的龐大壓力下,電動巴士幾無回頭路。
在台灣,每天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市區公車,以及奔走國道的長途客運共1.5萬輛,以燃油車居多;去(2020)年開始,交通部強力推動「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喊出10年內要把這1.5萬輛客運全面汰換成純電動巴士,並朝國產化邁進,至於實際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客運業消極導入電巴,購車補助只算做半套
《風傳媒》採訪團隊實地走訪國光客運的五股保養廠,放眼望去,數十輛橘身黑頂的電動巴士錯落有致,國道霸主的新一代車隊儼然成形;國光客運旗下公車共1200輛,其中國道客運約950輛,市區客運250輛左右,近年響應政府政策,陸續將老舊車輛汰換為電動巴士。
2016年,國光客運小試身手,斥資3000萬元採購3輛華德電動巴士,行駛蘇澳新火車站到宜蘭豆腐岬風景區,去年起,一舉擴大投資,前後採購22輛、30輛成運電動巴士,分別投入嘉義、新北市區路線,如今已陸續上線服役。
受訪時,國光客運總經理簡有政雖肯定政府的政策方向,但話鋒一轉,隨即補上一句「沒那麼快」;他認為,目前業者配合汰舊換新為電動巴士,多半仍是「不得不」的選擇,而非評估後,認為有助經營而主動導入,如此一來,2030年客運全面電動化的進程恐怕會不如預期。
「我們客運業是特許行業,現在的狀況是,不管新闢路線招標、既有路線經營不善被收回重新公告,還是路線經營權到期想要繼續承接,政府會各種明示、暗示,要求業者導入『電動巴士』,不配合就出局了。但除此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家業者會主動說要換成電動巴士,因為根本不划算。」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