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反「國際主義」的後奧運正名

2021-08-12 05:30

? 人氣

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今屆奧運,並獲得台灣史上最多的獎牌數。(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今屆奧運,並獲得台灣史上最多的獎牌數。(資料照,美聯社)

我國本屆日本東京奧運選手奪牌總數史上最佳,使得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大幅提升,如今前奧運國手紀政再推2024年巴黎奧運正名公投,恐在反「國際主義」下無疾而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是指一種倡導支持國家彼此為「共同利益」的合作形態,在於考量全球人類的實際狀況,例如人權、醫療以及環境保護等,排斥專注某一特定或自身國家的利益;即使立法院長游錫堃表示兼顧選手權益爭取正名,但對國際奧會而言恐因無關彼此利益而胎死腹中。

2018年「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並未過關,肇因國人擔憂影響選手參賽權益,直到今年日本、美國、韓國、法國等外國媒體奧運轉播相繼「正名」台灣,又再掀起民族意識的國格正名,但是政府部門的具體作為至今仍是流於政治口號。

台灣自1972年退出聯合國就被中國取代「正統」地位,直到1981年簽訂《洛桑協議》才以「中華台北」重返奧運,如今游院長響應2024年巴黎奧運正名公投,怎能流於對內振臂疾呼的大內宣而已。首先必須確立以下三點,第一、正名公投舉行實際時間以及方式,不論今年「公投綁大選 」的投票結果;第二、政府發動請願連署的實際作為,不該交由民間代替官方進行;第三、政府發函205個奧會成員國力求支持,尋求國際與友邦的聲量來施壓國際奧會(IOC)。

20210729-日華懇主辦台美日國會議員戰略論壇線上會議,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立法院提供)
立法院長游錫堃表示兼顧選手權益爭取奧運國家隊正名。(資料照,立法院提供)

世界主流如果普遍支持台灣正名參加奧運,當我們被要求以非國家名義參與以來,其他各國為何不因「共同利益」而大聲疾呼表達抗議?如果政府還想奢望透過外力,恐怕會讓台灣正名參與奧運遙遙無期。如今美國主導的「國際抗中」已成顯學,民進黨激發出「全民仇中」的意識形態,已讓奧運正名淪為政治籌碼,遇到兩岸議題總能變現提款,最終建構一個極度扭曲的反「國際主義」正名策略。

後奧運正名凸顯的是反「國際主義」,因為無關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唯有透過政府以實際作為發起正名,才有機會在國際賽事上實現公平正義。

*作者為新聞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