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的歷史,就是庶民生活的歷史。百年老店的存在,象徵一個地方的歷史興衰。除了技藝傳承之外,老店的建築與商品,早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直截了當地說,老店本身就是觀光文化資產,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
隨著時代的演進,許多傳統老店不再是大眾矚目的商家,退出主流庶民生活之外。然而對待傳統工藝與商家,除了輔導產業轉型外,政府應該賦予其更高的文化觀光價值。
政府應該扮演近代與當代的橋樑
我認為老店行銷不只是業者本身的工作,政府更應該扮演近代與當代的橋樑,發揚老店本身的價值。透過廣泛進行老店認證、造冊,建立便民的查詢機制,協助老店開啟第二春,讓他們成為文化與觀光的寶貴資產。
經濟部與中華民國商業總會,每年皆辦理優良老店評選;然而,這個評選卻是以競爭的形式進行,每年僅頒發約12家老店;其餘未獲認證者,有如缺乏官方的正字標記,僅能憑藉傳統技默默打拚;運氣較差者,可能會因為曝光度不足、缺乏行銷策略,使得傳統技藝消逝於無聲。
老店並不只是「經營多年的店家」,而是帶有文化價值的觀光資產,而且是失去就不會回來的資源。老店間的「認證競爭」,有勝者必然有敗者,這樣的規劃會將部分老店排除於認證之外,缺乏整體式的文化聚落思考。除不利於老店的再生,也使得老店觀光鏈難以形成。
為了避免排他式的老店認證,我認為應建立老店認證機制,以網狀式的思考,讓認證更多元,像是經營30年、一甲子等老店也能獲得認可,梳理歷史並建立文化聚落。對老店的認定,除了單純以「年份」來認定,也可納入技藝傳承、時代背景,進行更細緻的認證,讓老店觀光成為另一種文化產業,透過廣泛認證串起老店網絡,誕生不一樣的觀光文化競爭力,建立老店為核心的觀光地圖。
全台灣將會有如一座博物館
老店認證工作並非易事,需要專家對地方的文史進行深入考察。這個工作雖然曠日費時,但是多挖掘出一筆地方文史資料,我們將能更進一步了解這片土地。當各縣市逐步建立起老店名單,全台灣將會有如一座博物館,每間老店都是這座博物館的展覽品。透過探訪老店,了解地方的經濟史與生活史,並且為每座城市帶來豐富的文化觀光價值。
老店認證,並不只是對於長久經營的家業,懷抱著崇敬的態度,更是藉由勾勒出往昔的庶民生活,以及城市的樣貌,表現出認真對待城市歷史的精神。透過老店認證所形成的老店文化觀光網絡,能夠為一座城市帶來更多的觀光價值,有助於老店找尋事業的第二春,並使文化持續傳承。
老店認證,讓老店成為活歷史,也讓人民參與歷史軌跡。讓我們一起找回庶民歷史,創造人民、城市與老店的三贏吧。
*作者為行政院政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