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西卡,是英國倫敦一個30歲出頭的女老師。姨媽住院無人照顧的慘狀讓她堅定養兒防老的念頭。
幾段戀愛都沒有結果讓她決定,先把孩子問題解決了。她向BBC Radio Five Live(BBC電台第五台)講述了自己非同尋常的做法。
主人公用的都是化名,但故事是真實的。
10個月前,年過30的我心急如焚想懷孕生孩子。因為之前的好幾段戀情都沒有開花結果,我情急之下想到了一個新辦法——在網上發個廣告試試運氣。
廣告是這樣寫的:「安全、直接,旨在造人!」
「年屆30的我,不再幻想如意郎君,只想生個寶寶。」
我把這則廣告登在了以賣二手貨而廣為人知的一個網站上,要求孩子的生父必須「身高175公分以上、40歲以下、願意接受性病檢查。」
當然,他還有必要「頻繁房事力爭造人」。
公事公辦
這樣的口氣顯得很公事公辦,可是這也沒有錯吧。
我們的爺爺奶奶們也沒有一年又一年住在一起,看電視連續劇呀。
他們一開始就是直奔主題養兒育女。
看看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先「瘋狂戀愛」再結婚生子,結果卻在吵吵鬧鬧中離婚收場。
所以我決定,為了孩子能有關愛他們的父母,我願意省略談情說愛。
發出這則廣告時,我正搭公交汽車從郊外的家裏往倫敦市中心去。車開到倫敦繁華的牛津街時,我已經收到了好幾個回復。
當天晚上我就安排了與最符合條件的一個應徵者見面。
戀愛無果
我曾有一個固定的男友——大衛。跟我一樣,他也很想有孩子,不過他沒有我的緊迫感 。
他沒有目標。他想等到生活工作都更穩定時再說。而我的想法是,要生就趕緊。
自打滿了30歲後,我就想要孩子,很羨慕那些已經有孩子的朋友們。自打去醫院看了一次生病住院的姨媽,我的感觸就更深了。
姨媽沒有子女。我覺得醫生們之所以對姨媽不那麼關心,就是因為她沒有子女為她張羅。
我覺得自己如果沒有孩子,老了也很有可能像姨媽一樣。養兒可以用來防老,不是嗎?
2016年3月,我跟大衛分手了,馬上開始約會同事斯考特。他也很願意生寶寶,可是努力了半年卻毫無動靜。於是我們一起去看醫生,按醫生的建議去驗血。結果出來,我很正常,斯考特卻有不少問題。
聽到這個結果,他的反應很大,基本上就崩潰了。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再這麼一路支持他下去。另外,我也不想走人工授精這條路。
2016年聖誕節,我和斯考特度了個假,回來後就分手了。
另闢蹊徑
我去看了婦科醫生,醫生建議找人捐精,人工授精。可是我想孩子有個實實在在的爸爸,對這個建議不怎麼感興趣,不過還是跟朋友談起這個想法。
朋友問,你幹嘛要花700鎊買精子,你可以去酒吧,那裏肯定有人很樂意免費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