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文蔚觀點:藝文紓困外,請規畫藝文工作者駐校

2021-08-18 05:50

? 人氣

疫情籠罩下,藝文產業急需紓困補助,其實可以規畫藝文工作者駐校。圖為台中木偶劇團演出《孫臏娶親》。(資料照,台中木偶劇提供)

疫情籠罩下,藝文產業急需紓困補助,其實可以規畫藝文工作者駐校。圖為台中木偶劇團演出《孫臏娶親》。(資料照,台中木偶劇提供)

疫情衝擊下,表演藝術活動停擺,電影院門可羅雀,原本就已經體質不佳的藝文環境,遭遇了巨大的衝擊。原本就薪資不高,工時過長,以及工作機會不穩定的表演藝術工作者、作家、音樂家、畫家與設計師等,更面臨了失業乃至製作成本無法回收的窘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政府頻繁推出藝文紓困政策,但重點放在藝文「產業」,加上缺乏跨部會的力量推動,能夠協助到藝文「勞動」層面的力道,恐怕有限。(參閱:吳亮賢,〈藝文工作者難申請紓困 怨嘆「被政府踢來踢去」〉;劉馬利,〈疫情冰河期重創藝文工作者:紓困不等於布施,而是倍增藝術價值的開端〉)

疫情讓台灣的文化產業狀況雪上加霜

去年年中,國際新聞就傳出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哀鳴,因為映演業的休息,加上影展的停辦,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停工狀態,預估已經造成近20萬人失業。

電影《永不屈服》監製馬修.貝爾(Matthew Baer)說:「如果你遇到颶風侵襲或演員身亡,電影史會告訴你解決方式,但是沒有人知道該怎麼面對這次的瘟疫。」充分顯現出好萊塢影視帝國的窘迫(參閱:〈少了強片與觀眾 美國戲院疫情下前途茫茫〉)。

而在台灣的文化產業中,電影、電視、劇場、出版業與創作圈,恐怕更是雪上加霜。蔡蕙如與林玉鵬最新的研究《後疫情時代下「脆危的」影視勞動—台灣影視文化產業紓困政策再思考》指出,目前短期救濟、紓困產業的補貼政策下,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的身分認定不易,引發不少公部門補助程序上的紛爭,常使得弱勢的藝文工作者無法請領,讓年輕與原本就工作狀態不穩定的工作者離職。

《快樂王子》玩具劇場©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疫情讓表演藝術工作者面臨斷炊危機。(資料照,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文章中也提醒,疫情期間,影視產業下的自雇者與自由工作者,在不穩定的產業環境與非編制內的工作保障下,成為產業中最脆弱的一環。如果再審閱近半年來有關失業率與無薪假人數不斷飆高的趨勢,更對台灣的藝文工作者感到擔憂。

讓藝文工作者到各學校駐校

文化部與勞動部如果能拋棄本位的思考,與教育部協調研商,不僅僅以產業紓困為對象,而是讓藝文工作者能到大專院校與高中職駐校,擔任一學期或一學年的駐校作家、駐校藝術家,協助開發創意寫作、戲劇表演、美術設計、民俗傳承、電影製作、多媒體設計以及音樂演出等課程,將有助於改善在藝術工作者層面的職業困境。

特別是在108課綱之下,各高中都面對了跨領域教學,以及在下學期推出加深加廣課程的挑戰,師生在人文藝術以及與社區文化的議題開展上,都亟需有創作、策展以及展演經驗的藝術工作者指導,為校園注入結合生活經驗與藝術創意的新課程內涵。

放眼未來,一年之內,疫情應難以解除警報,藝文扎根教育環境,讓藝文工作者有機會實踐理念,且因為教學與服務得到穩定的工作機會,應當是解決藝文工作脆危(precariousness)現況的一個解方,有待政府正視與提出具體方案。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宜蘭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