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年年爆,也反映了民眾長久以來將自己的飲食權交給外人的慣性。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黃淑德認為,最大問題是市面上存在過多商品。
大量生產、大量消費,但究其源頭出自相同原料或廠商,面對這些商品,消費者看似有很大的選擇權,但對於食物如何生產,掌握性卻很少,民眾唯一能看到的只有價格、外包裝、好吃與否、以及透過廣告形塑出來的品牌形象。相對於食品製造業技術面的日新月異,消費者的辨別能力其實沒有增長。
因此她呼籲,趁此機會回到飲食基本面,破除大品牌迷思,為自己的飲食安全把關。
認識生產者吧!對於原料掌握度愈高,風險就能降低。
以下是針對這一波餿水油事件,3個個人自保對策。
●少吃加工品
食材達人朱慧芳認為,這次事件問題不只在於用錯油,而是整個食品加工業的宿命,「把每種原料單獨抽出來看,都有值得檢討之處,」她搖頭說,產品供應鏈拉得愈長,品質愈難顧到滴水不漏。
因此對於個人來說,她建議減少攝食加工品的比例,不將自己的飲食選擇權統統交給工廠層次的食品。最好能夠自己親手下廚,否則至少也尋求自家附近值得信賴的店家。
●辨別好豬油,少量攝取
由於豬油富有特殊香氣,油質滑順甘甜,因此許多台灣傳統食物會堅持使用豬油製作。
加上豬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達44%,大幅扭轉了一般人對於動物油的壞印象,雖然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仍高,但許多營養專家都認為,偶爾少量使用豬油增添料理的風味是沒問題的。
家裡早年從事豬油經銷的協憶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吳敏鍾分享好豬油辨別技巧:真正的豬油,常溫下呈現半固態,直接放入口中品嚐會有一絲絲豬肉的甜味,把豬油放在手心搓抹,可以感受到豬油結晶的細微粒狀,一會兒就會被推散開、融化在手上,加熱後只有豬油的香氣,沒有腥味。
●居家常備植物油,依烹調方式選擇
營養專家普遍仍建議,居家常備油品仍以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植物油為主,並依照烹調方式選用。
油炸、重炒需要飽和脂肪高、比較穩定的油,可用苦茶油;涼拌、輕微拌炒則可以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橄欖油、亞麻籽油,這樣既可吃出健康,也能分散風險。
10大排毒蔬菜請常吃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包覆毒物,降低人體吸收,更可促進腸道蠕動,讓人排便順暢。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兼任講師陳俊成根據國際期刊和國人日常飲食,歸納出10大排毒效果最優的蔬菜。
1.皇宮菜
又稱落葵,含獨特黏液即膳食纖維來源,可滋潤黏膜和細胞,保護胃壁。皇宮菜的蛋白質含量也高,每100克含有3.1克蛋白質(一般蔬菜約為2克),鈣、鐵含量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