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百大顧問團不斷電直播,每天邀請一位企業經營者,用45分鐘闡述一個營運觀念。疫後突圍,全球最大領導力顧問公司DDI告訴你:好人才比你想像的多!但你得用對方法挖掘他們。
美商宏智國際顧問公司台灣區董事總經理 李岳倫
選對人比培訓重要!3思考讓轉型人才一步到位
數位化浪潮下,有八五%企業轉型失敗,關鍵多是因為轉型人才不到位。要如何正確辨識與挖掘組織內轉型人才?有三個關鍵思考:
一、菁英非關鍵,人才密度更重要。所謂「人才密度」是組織裡高潛質人才的占比。為什麼說菁英不是關鍵?傳統的科層組織,培養的是個別的部門接班人,但未來,我們需要各種高潛質人才組成各種專案,所以人才密度會很重要。
很多企業會用九宮格問卷來挑人才,結果反而發現:現在的高績效人才不適合做數位轉型,因為過往成功經驗不代表他就是高潛力的人。此外,倘若有些一級主管本身偏保守,挑選人才時,就很容易會略過可以帶動改變的人,這點,CEO得特別注意,得去把組織內更底層的人才找出來,也別讓現有的KPI機制,限制你對人才的想像力。(延伸閱讀:馬斯克認證的拉麵自販機 台灣工程師離職做的!)
二、要辨識出數位轉型人才,有兩件事情非常重要:一,潛力、意願比能力更重要;二,選人比培養更重要,選一隻豬來爬樹,那會非常辛苦。
為什麼意願比能力更重要?企業主在數位轉型中遭遇到的問題,最頭痛的就是,過去都是單一產品導向,現在變成要Total Solution(整合方案),所有問題都會出在協作的意願和心態。越有戰功的人越容易在合作的過程中想要做王、配合度低,這讓老闆非常頭痛。
能力可以培養,態度意願很難,所以,選對的人比培養更重要。數位型人才的個性和潛力我們看6點:開放態度、堅韌、概念性思考(全局觀)、質疑、承擔風險、鼓勵試驗。
三、以戰代練,丟情境題給他們。這是大家常有的迷思,一想到要培養數位人才,最喜歡送員工去上培訓課程。結果推動時還是很多挫折,最大的挫折來自於員工和部門的抗拒。
直接讓他們上戰場,面對各種情境、做專案,才能讓員工知道怎麼使用知識和學習溝通。而且,事後要有覆盤、檢討模式,哪個流程不對、哪個環節沒打通、關鍵人有沒有到位,都須坦誠且實事求是的溝通。但做了,你公司的轉型人才才會越來越多。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 黃日燦
購併交易額年增47%,大小企業都該學雙腳走路
截至今年6月,全球購併交易額破新台幣70兆元,去年台灣購併交易額也增加47%。
過去,台灣最厲害的,就是靠自我成長:招募員工、自我訓練、擴充產能,如果,我們擅長的自我成長是右腳,不擅長的外部購併是左腳的話,靠一隻腳走不遠,一定要雙腳並用,不靠兩隻腳,很多企業無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