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值得捍衛的民主政權」 歐洲學者籲歐盟深化與台灣關係

2021-08-21 08:48

? 人氣

歐盟(AP)

歐盟(AP)

「我們必須認知到,歐盟不是國家,是個組織,且採取共識決」,匈牙利學者馮儒莎直言,由於歐盟成員國各自對中國有不同看法,因此要歐盟對中國有一致態度是一大挑戰;瑞典學者安斯特倫則稱,歐盟應在部分領域和台灣展開合作,卻因中國因素而猶豫不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與在挪台灣人國籍正名運動20日舉行「歐洲視角下的台灣:從人權出發」線上座談,曾任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自由世界論壇」(SFWF)助理研究員安斯特倫(Philip Anstrén Johan)、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人權」(HRWF)顧問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及台灣國際人權法學者廖福特與談。

中國成台歐關係阻力

安斯特倫指出,台灣是歐盟在亞洲的第5大貿易夥伴,但歐盟卻要先和中國先簽訂《全面投資協定》(CAI),才能與台灣談判《雙邊投資協定》(BIA),而他認為,中國設此限制是避免台灣在與歐盟的關係中,扮演建設性的地緣政治角色。不過CAI因中國人權問題和制裁歐洲議會議員,5月已被歐洲議會凍結。

2020年12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領袖透過視訊,宣布《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AP)
2020年12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領袖透過視訊,宣布《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AP)

馮儒莎提到,歐盟2003年把中國定位為「策略夥伴」(strategic partner),2019年已變成「系統性對手」(systemic rival),反觀台灣則是理念相近夥伴,但她也說,在共識決的歐盟內部,成員國對中國的看法主要分成「威脅」和「機會」2派,因此歐盟本身難對台灣有更一進步的表態。

歐盟不能再光說不練

「歐盟和台灣的關係要有策略辯論(strategic debate),且內容要反映歐盟與中國的關係」,馮儒莎稱,歐盟應展現自身是規範強權(normative power),這類強權是以精神感召和非物質報酬或懲罰做為控制工具,而歐盟的人權制裁機制是重大一步,「彌補光說不練的缺口」。

馮儒莎表示,外界對歐盟的期望很高,但實際上歐盟內部面臨不少問題,像是2008年的債務危機,外部同樣遇到許多挑戰,不過她特別強調,歐盟是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意味歐盟應做出更多貢獻。她亦稱,台灣已是歐盟夥伴,只是歐盟應更重視、深化此關係。

公民外交、城市外交深化合作

安斯特倫則說,受到中國影響,歐盟在部分應與台灣合作的領域猶豫不決,包括一起對抗錯假資訊、連結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以及海事安全領域,而歐盟與美國發布的聯合聲明,也表明台海和平穩定至關重要,「台灣對歐盟不單是安全議題,還是值得捍衛的民主政體」。

安斯特倫稱,歐盟和台灣進行合作不只是提升雙邊關係,也能促進參與亞洲地區的議題,但坦言歐盟立場改變前,瑞典不會放棄「一中」政策,而台灣人可透過公民外交,拓展、尋找合作機會。馮儒莎則指出,透過城市外交,台灣可與歐盟關切中國人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