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源自十三世紀的古老故事,在二十世紀中以底下的版本開始流傳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中。警察問路燈下的醉漢在找什麼,醉漢回說是鑰匙,警察接著問「是掉在燈下嗎?」,醉漢答說: 「不是, 是在對面那邊的草地。」警察於是又問:「不在燈下,那你為何在這邊找?」醉漢再答:「因為只有這邊才看得到呀!」
1974 年問世的《權力:基進觀點》(Power: A RadicalView),大抵在批評當時美國政治學界關於「權力」議題的論辯雙方不過是十步笑百步,都某程度上犯了類似上述的謬誤,因為他們都只關注在自己能看到的事物之上。而該書的副標,意味著本書將直指權力運作更深層且相對難以察覺的根本基礎,並藉此說明何為適當的研究方法,以及政治上該採取何種回應方式才能瓦解不當的權力運作。
根據本書的理解,爭論的雙方基本上可分為單向度和雙向度的理解,前者聚焦於誰在某一競爭或衝突當中勝出(例如誰最後決定了什麼政策或哪個議題成為政策的主軸,誰就是權力大的一方),後者則同時關注到了誰能阻止哪些議題被搬上議事檯面,或者不讓衝突浮上檯面。而作者認為,雖然雙向度的理解較為完整,但仍不足以掌握全貌,因為那還忽略了權力運作的第三個向度:徹底根除衝突之存在的能力,例如透過細膩的操控手段讓弱勢者不認為受到壓迫,甚至樂於接受並認可受支配的模式。
借用電影《葉問2》當中主角與英國拳王的擂台賽來說,單向度者看的是誰在擂台上打倒對方,雙向度者則注意到了英國拳王一亂陣腳裁判就改了規則,讓藉腳下功夫來改良詠春拳的葉問頓時處於劣勢,但三向度觀則更加關注到了為何會有這樣的擂台賽和怎麼會有人能接受這種比賽形式甚至認為那是公平競爭之類的問題。
尤需注意的是,本書主張三向度觀點才算完整,而非其他兩種觀點都是錯的,畢竟,三向度觀點本身也包含了其他兩種觀點,正如理解了何以有港人配合殖民官員促成一場不公平比賽,並不否定英國裁判展現了臨時改規則的權力或葉問終究打贏了這一件事。因此,關於「怎麼看待」權力才對這件事上,本書首要是論證從不同「向度」(dimension)來理解的差異,不是面向或層次問題,且爭的是完整與否,而非簡單二分的對錯。
然而當思維轉移到如何反抗權力之際,三種觀點也各自意味著不同方式:奮力打到對方,阻止任意改變拳賽規則,還是乾脆拆了擂台或至少不讓這種一開始即不公平的拳賽舉行,三者涉及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與成敗條件。換言之,理解權力的方式形塑了人們對抗權力的方式,甚至也會影響到能不能「看到」權力運作的不當之處。實踐上,採取狹隘視野的方法論將導致了道德上對某些壓迫的漠視,從而在政治上無所作為。若事只關己,眼不見為淨或許可說是明哲保身之道,但對其他受迫者的無視,絕非是一種道德上的選擇。
至此我們才略窺作者路克斯(Steven Lukes)在三十三歲出版本書時的膽試與學術野心。本書初版即從研究方法及其道德意涵的角度,暗批了美國的實證主義與行為主義,並揭露他們如何從方法論立場將許多形式的壓迫與奴役排除在視線之外,書中提出的三向度權力觀則提供了一種分析形塑人們價值觀的各種政治操作與意識形態之工具,並藉此一方面指出隱晦幽微的宰制與壓迫形式,一方面進行批判且提出解放的方向。
然而本書之所以是一本經典著作,不僅在於它指出並示範了批判與解放才是社會科學的志業所在,不該以方法論來逃避扎扎實實的學術研究,也因它預見了日後的幾場典範之爭。事實上,路克斯本人也無役不與,因此有了再版以及這本第三版。此時的主戰場是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以及三向度的權力觀是否還足以分析各種新形式的宰制模式。
路克斯指出了共和主義對「支配」的理解缺失,並主張三向度觀點即可,無需畫蛇添足。身為受業弟子的筆者,似乎還深受英國師徒制的支配。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