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建立照護共識,避免「天邊孝女/子」:《別讓記憶說再見》選摘(3)

2018-02-20 05:20

? 人氣

失智症雖不是絕症,不會直接致命,但會隨著患者的老化、失智退化、生理上因素等,在照護上更需費心、費力,疾病會逐漸剝奪患者尊嚴、生活能力、行動能力等,最後是完全需依賴他人照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外,患者的症狀常讓家人困惑,好像變成一個不認識的陌生人,甚至嚴重時,患者的病症行為會影響全家人的生活作息,譬如:遊走、妄想、幻覺、攻擊、日夜顛倒、黃昏症候群、焦慮與懼怕等。

王老先生就經常認為,家中有小偷入侵,他皮夾裡的錢老是被偷。(被偷妄想)

林老先生則認為,兒子不孝,與媳婦安排要將他送到養老院去,不再照顧他了。(被遺棄妄想)

陳老太太認為,九十歲的陳老先生常常白天不再家,一定在外面有小三,去會小三了。(妒嫉妄想)

吳奶奶認為,現在住的地方不是她的家,她每天都吵著要回她自己的家。(記憶功能及現實導向受損)

張老先生則收集了許多棍棒,還買了許多刀子,用來防身。他認為,有人要害他,他必須靠這些棍棒與刀子來保護自己。(被害妄想)

丁奶奶常常說有人偷她的戒指與手鐲,讓全家人上上下下翻遍家裡每一個角落,結果常在冰箱、裝米的桶子等地方找到。因為丁奶奶自己藏起來,又忘了放在什麼地方,只當是被偷了。(被偷妄想、記憶功能受損)

許婆婆更將罐頭、化妝品等瓶瓶罐罐放進微波爐裡,還好家人及時發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失用症)

郭爺爺則在家中浴室的浴缸內放水,水滿出浴缸到浴室外的客廳及臥室的地毯上,讓樓下鄰居也享受到屋內下雨的特殊景象。(記憶功能受損)

這些都是失智症患者長見的精神行為症狀,家人必須協助長者去面對與接受這項腦部的慢性疾病,逃避因逃避或無力解決當前的問題,都將造成長者與家人陷入不斷的痛苦深淵中。

部分家人拒絕接受失智症的檢查或治療,無論是因為對失智症的認識有限、或是受成長背景的影響,認為失智症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病症。他們不瞭解:如果拒絕接受專業協助,只會讓失智症惡化,除了對個人安危及生活的影響,因拒絕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活動所產生的症狀,將嚴重影響家人的生活與品質。

人類的「老化」與「退化」是無法避免的,如果得到失智症,也不是罪惡或見不得人的病症,唯有家人同心協力一起協助長者配合藥物治療及非藥物療法活動,重新規劃家庭生活方式,發揮家人的愛與力量,讓失智症長者在家人愛與關懷下,減緩退化,情緒穩定的與家人一起過「平常」的生活。

這當中,最重要的還是家庭對照護共識的建立,未直接提供照護的家人應對提供照護的家人多鼓勵與肯定。家庭照護者都十分辛苦,大家分工合作,避免出現那些平常照護時,不見人影的「住在遠方」的「孝順兒女」偶爾出現後,一方面不認識疾病對長者的影響,不瞭解照護過程中的辛勞;另一方面,平日不關心,出現時,卻表現出好像很懂,及很關心的樣子,並指責主要照護者沒有好好照護,才會讓長者退化那麼快,甚至是讓長者「故意」不認識這些「孝順兒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