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別的不講,近年中國節目已經是對外輸出,不僅在東南亞國家火熱播出,連台灣電視8點檔都紛紛「淪陷」播陸劇、播大陸的綜藝節目,中國好民主嗎?反倒是台灣的自製節目一路敗退,從當年的輸出到現在連自己的市場都難保,台灣不民主嗎?
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無人能掌控的風險是:台灣政客的品質、品格。從過去經驗來看,當公廣集團預算不算高、影響力也低時,政客猶汲汲的把手伸進去:有人要搞政治影響力,有人要塞自己的小姨子等親友、樁腳進去,有人要搞採購利潤,當百億元挹注到公廣集團內時,如此肥滋滋,政客能不動心、不動念、更不動手、動口嗎?
再以預算法的觀點看,文化部可在每年都儘量爭取更多預算,但卻不該有所謂的「保障預算」─例如5G釋譜收入要給公廣集團。這種不問需求、亦不需與其它政事作競爭的「保障式」預算,只會造成浪費與資源誤用。
從公視成立到公廣集團誕生,執政者總是拿BBC作為願景;遺憾的是十多年下來,民眾沒看到另一個BBC的出現,倒是傳統公營企業中的內鬥、假公濟私、任用私人、低效率、黑函滿天、政治干預等從未間斷。
公廣集團要得到更多社會的支持與資源,最好能先拿出具體成績與表現,告訴民眾:我值得你再投資。文化部要拿百億釋譜收入給公廣集團之議,就先免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