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向BBC中文表示,「拜登經濟學」可被描述為,美國國會目前正在辯論的兩個超過兆美元的倡議: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方案和3.5兆美元的預算決議。
再加上拜登上任不久就已簽署的用於新冠紓困的1.9兆美元,總共6.4兆美元,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近30%。
如果將其看作一個經濟體的GDP,將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大於日本的5兆和德國的3.8兆。
「拜登的經濟計劃並沒有很多全新的想法,但容納這些規劃的政治空間卻很新穎。」弗蘭克解釋,直到最近,共和黨人都不願在任何事情上幫助民主黨總統,更不用說增加債務的舉措。但不少共和黨參議員都投票支持了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
「因為大多數人都同意,這些錢是美國基礎設施早就該進行的投資。」
拜登,「當代羅斯福」?
在拜登的設想中,他那雄心勃勃計劃,原本將以一種頗為優雅的方式安排:
#第一步,美國救助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共1.9兆美元,旨在救助新冠疫情中的受打擊最大的人群,同時支持疫苗和防護服等醫療資源。
#第二步,美國工作計劃(American Jobs Plan)共2兆美元,重建全國的基礎設施,刺激製造業回流,創造數以百萬的新工作。
#第三部,美國家庭計劃(American Family Plan)共1.8兆美元,降低醫保開支、降低家庭基礎開支,為早期兒童保育和大學提供資金。
任何熟悉美國經濟史的人,不難發現這種安排背後的相似之處——羅斯福在實施新政時的核心是三個「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和改革(Reform)。
實際上,拜登對於他和羅斯福的相似,不僅毫不避諱,甚至在鼓勵這種聯想。他剛上任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裝飾一新,在壁爐上方最中心的位置掛上羅斯福的畫像,四周環繞著四幅畫像是華盛頓、傑斐遜、林肯和漢密爾頓。羅斯福在他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拜登本人也樂於大家將他與羅斯福進行比較。」經濟學人智庫(EIU)資深分析師麥克·弗蘭克向BBC中文表示,兩人的相似之處在於挑戰的緊迫性,以及必須要有大膽想法來應對。正如羅斯福認識到需要採取廣泛、果斷的行動來幫助美國擺脫大蕭條,拜登計劃的規模也強力地回應了疫情的挑戰。
至於兩人的區別,不同的學者看法相異。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袁志樂認為,羅斯福更像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應該增加政府開支,通過刺激需求,將經濟拉出蕭條。而拜登則認為,除了對經濟的短期支持外,還應該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和技術來提高國家長期的生產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