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許詠翔觀點:女權提升、少子化,一切都和生產力有關

2021-09-12 06:20

? 人氣

工業化降低體能門檻,讓女性得以加入生產活動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資料照,美聯社)

工業化降低體能門檻,讓女性得以加入生產活動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資料照,美聯社)

很多時候我們會相信用新的、好的規則去取代舊的、不好的規則,是因為人類歷經了「啟蒙」產生的文明化結果,例如女性的地位提昇。不過實際上人類社會的運行往往是新的規則出現之後,才有一些理論大師想辦法找出一些能說服人的理由,讓因為新規則受害的人比較容易接受「時代已經變了」的失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例如20世紀以來女性的地位提升,其實不是「啟蒙」讓大家相信人類無論性別、性傾向、種族、高矮胖瘦、聰明愚笨……都應該人人平等才是的結果。女性地位的提升,是因為工業革命,讓女人和男人的生產力接近了(假設女生的生產力在農業時代是男生的0.1、工業化時代來到0.8,那她們獲得的資源就會越來越接近男生的0.8),加上兩次世界大戰搞死了一堆臭男人,必須用女人的生產力去補足,女性在社會的生產鏈上地位舉足輕重、收入也增加後,才有實力去爭取法定的權力。

人的權力幅度一直來自於生產力

其實不說工業化之後的時代,中古世紀遊牧民族的女權就比農耕民族的高(農耕、尤其是進步到能運用重犁的定耕是超級體力活,女人在這方面是很難跟男人抗衡的),上古世紀人類還過著採集生活的時候,甚至有些部落是女權至上的母系社會。

不扯上男女的話,農業時代的數學物理天才沒啥用,遊牧民族的馬術天才可以成為英雄甚至稱王稱帝,現代商業社會的馬術天才只能去馬戲團表演。當時代變遷改變了生產模式,對人特長的需求跟著改變,當然也會改變權力結構。

印度古瓦哈提市的農夫正在耕作。(美聯社)
耕種是一種非常吃體力的生產模式。(資料照,美聯社)

人的權力幅度一直來自於生產力,生產力大的人獲得相對高的權力,社會產出才會最大化(當然社會也會給予生產力大的人更多獎勵,鼓勵其他人貢獻更多生產力)。女權提升事實上來自於工業化後生產機械的發達,讓生產者不用再比體能。把女權提升當成某些聰明人提倡某些理念才有所成,根本是搞錯方向。

近年來有一群男人,看到以前的男人可以對女人為所欲為,開始痛恨人類拋棄了女人三從四德的美好傳統,搞到自己活得像女人的狗──甚至想當人家的狗人家還不要,然後就覺得一切都是那些提倡女權的人的錯。這就是完全搞不清楚「時代變了」,這種人通常會覺得如果可以嘴砲嘴贏那些提倡女權的女權大師,就可以恢復過去男尊女卑的美好,結果就變成網路上的仇女份子。

女權和仇女的共利結構

不過女權份子也樂得有這些仇女份子出現,因為仇女理論剛好把女權提升的結果都歸功給他們,在一造努力譴責對方是「元兇」,另一造發現這個指控剛好可以證明自己的「功績」,看似仇深似海的兩邊,其實表演了一場套招比賽,把根本與他們無關的社會變化──女權提升,講得好像真的都是靠他們三言兩語發生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