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曾將電動作為一種激勵工具,促使孩子們完成家庭作業。後來我了解到,這樣做的問題在於,孩子們為了能快點玩電動,往往會急匆匆把作業做完。就在幾天前,我讓我六年級的孩子把他的數學作業給我看看,結果發現有幾道題沒做。他說他不會做。但他沒有向我和丈夫尋求幫助,只是把那些題空在那兒,然後就去打電動了。
我的辦法顯然不管用。於是我們反過來定了一個看似有違常理的計劃:讓他先玩電動,然後再安排晚上餘下的時間。我們還決定,如果他的作業沒有遺漏和錯誤的話,可以適當增加遊戲時間。
我諮詢了一些數位媒體使用方面的專家,他們覺得這個計劃的前半部分不錯。
「在控制螢幕時間的問題上,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可以同孩子們商量,如何像填滿一個空杯子一樣,把一天24小時安排好。」波士頓兒童醫院下屬數位健康實驗室主任邁克爾·里奇(Michael Rich)說。
「我常常建議,等孩子們回家後,先給他們吃點東西,如果條件允許,再讓他們活動一下,畢竟他們已經坐了一整天了。然後,再留出玩電動和寫作業的時間。堅持下來的話,這會成為一套固定程式,就好像一坐車就要繫安全帶一樣。」
不過里奇博士認為,我們不應該將電動作為完成家庭作業的獎勵。
「如果你把電動當做一種獎勵或是懲罰,它會成為『禁果』一樣的東西,會驅使孩子們破壞這個體系。」他說。
里奇建議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作息計劃,這樣會讓他們有一種掌控感。「把安排寫下來,然後貼在冰箱上,這樣你們以後就不會對協議內容產生爭議了。」他說,「制定計劃時,在遊戲時間後安排一件孩子真心喜歡的事,如此一來,就不是停止做一件他們喜歡的事,而是開始做另一件他們喜歡的事。」
專家們普遍認為,關於每日遊戲時間控制在多少小時才算合理,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神奇」數字,但有一些原則可供參考。
珍·特文格(Jean Twenge)著有《i世代:為何網路時代的孩子在成長中不那麼叛逆、不那麼較真、不那麼快樂——而且完全沒有準備好迎接成年》(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and Completely Unprepared for Adulthood)一書。她在研究美國八年級、10年級和12年級的學生時發現,每天遊戲時間超過六小時的孩子,是最不快樂的。而那些自稱幸福感最強的孩子,他們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更多,而且每天的遊戲時間不超過三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