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聽到「主流民意」就想吐

2021-09-14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國民黨需重視起隱性民意,才有機會成為「積極的在野黨」,並穩固自身支持者 。 (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國民黨需重視起隱性民意,才有機會成為「積極的在野黨」,並穩固自身支持者 。 (資料照,柯承惠攝)

「主流民意」要自己設定,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只講人民愛聽的,而要講人民說不出來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輿論場中此起彼落的所謂「主流民意」又來了,拿「主流民意」出來說事,卻沒人能說清何謂「主流民意」,這不是新現象,它反覆出現在修理國民黨,以及修理國民黨內深藍族群的論述裡,每逢選舉,就有人端「主流民意」出來鎮壓不符「台灣價值」的主張與人群。

「台灣價值」是什麼鬼,沒人說得清,「主流民意」亦然,不清不楚的概念,最容易做文章,所以大家都玩得很溜,但若細究,就會發現狗屁不通,邏輯也不通,清談誤國,也就是這麼回事兒。

何謂主流民意?直接說比較快,論者的所謂「主流民意」,一般認知裡就是以「台灣主體」為核心的反中(或反共)民意,但凡親中的,與不反中的主張與情感,都是非主流。因此「九二共識」不符主流民意,「中國」國民黨不符主流民意,連退而求其次的「親美和中」也不符主流民意。

那麼試問,多少佔比算「主流民意」?

如果我們試圖量化「主流民意」以求客觀,該怎麼做?一般是用民調數據來參考,但民調品質參差不齊,誘導性民調所在多有,因此若求謹慎,就用最近一次選舉票數作為指標。

問題來了:817代表主流民意嗎?

若以此為據,國親兩黨總得票的612選民,自然不服,國民黨想必也不會同意,所以還得細究817裡的中間選民佔比,但中間選票的數量一向眾說紛紜,有說10%的,有說30%的,永無定論,所以量化的嘗試立刻卡住。若追索總投票數裡的青年選票,這就很清楚,但問題又來了:青年能代表主流民意嗎?又卡住。

換言之,主流民意的量化指標,只能依靠較具有公信力的民調,以窺「大約數量」。根據政大民調,只認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是63.3% (2021年),一般應會以此數字為據,坐實「主流民意」,與其背後的反中量能。

不過,若以這種「主流民意」做標準,國民黨乾脆將612奉送給柯黨,自我「台聯黨化」吧,因為有34.1%的選民仍抱著中國情懷,想搞台灣民粹,爭相比綠,必然顧此失彼。

最莫名其妙之處在於,似乎沒人將過關的公投結果當主流民意:反對火力發電,反對深澳電廠,反對核食進口,幾項同婚議題主張,以核養綠。以上幾項明明白白的民意,民進黨順了幾項?結果是不是都被817民意覆蓋掉了呢?在野黨有沒有持續伸張這些民意,就像獨派咬論文門那樣堅持倒底呢?現在要說公投門檻太低,不足以代表主流民意嗎?

顯然,台灣連投票的形式民主都不完整,遑論真民主,何來底氣談主流民意?

除了綠營以及立場較為中間的菁英之外,大有藍營內部各色人等,以「主流民意」鬥爭黨內深藍。洪秀柱從「換柱」事件到主席任內,一路遭黨內各勢力以「主流民意」為口實鬥爭;現在統派張亞中突然有點搶眼了,這些勢力又以同樣模式鬥臭之,說穿了,就是為了自己在選舉時比較好選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