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合理的洗澡次數,就連醫生群體的觀點也不一致。不過許多醫生堅持每24小時左右洗一次的經驗法則。「我們建議患者每天都要洗澡。」皮膚科專科醫生科里·L·哈特曼(Corey L. Hartman)如是說,他也是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護膚機構Skin Wellness Dermatology的創始人。哈特曼博士談到,沒有必要每天都在身體各個部位用力抹肥皂,只要讓肥皂水順著雙腿流下去就可以了。但他也指出,「你甚至意識不到你的皮膚上每天都會積滿灰塵、汗漬、油脂以及環境中的污垢,你真的需要把它們洗掉。不然它會滋生細菌,還會刺激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總之,把它們洗掉是明智的做法。」
然而,對每天洗澡的建議置之不理的不只是明星群體。儘管還有許多美國人——不管是否接受過醫學培訓——在宣揚每天洗澡並使用體香劑的重要性,但近來,這一做法受到的質疑越來越大,而且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一些提倡「少洗澡」的人指出,減少洗澡次數可以保護皮膚的重要屏障和「微生物群」——也就是皮膚表面的有益細菌。在《歐洲皮膚病和性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2016年的一篇文章中,皮膚屏障以及皮膚上的微生物群被描述為「保護身體免受外部侵害的盾牌。」雖然這面「盾牌」通常可以抵禦肥皂和水的沖洗,但有些患有濕疹等疾病的人卻發現,頻繁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洗浴會加重他們的皮膚症狀。環保人士則希望通過減少洗澡次數來達到節水目的。人們洗一次澡平均大約耗費20加侖(76升)水。還有一些不願循規蹈矩的人,他們只是對傳統衛生習慣感到厭煩罷了。
詹姆斯·漢布林(James Hamblin)醫生在他2020年出版的《乾淨:護膚新科學和「少即是美」》(Clean: The New Science of Skin and the Beauty of Doing Less)一書中,為「少洗澡」找到了一個新的理由。他在書中講述了自己擺脫肥皂「統治」的過程。在他開始寫這本書的五年前,他辭去了醫生的高薪工作,打算在新聞業一試身手,後來他發現,自己想要過一種「減少消耗」的生活。他減少了酒精和咖啡攝入,縮短了上網和開車的時間,就連洗澡頻次也不如以往。雖然這場實驗的初衷主要與效率有關,但最後他不禁開始質疑,我們對於 「乾淨」二字的理解以及在此問題上所有那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是否都站得住腳?他將該書稱為「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擁抱我們身邊以及皮膚上的複雜世界。」時至今日,漢布林博士會定期用肥皂清洗的唯一身體部位,只有他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