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4日,國民黨舉行黨主席選舉辯論,兩岸媒體及學者專家對於這次辯論有不同的解讀,在各有認知與立場下,繼任者雖呼之欲出,但黨內山頭林立,選情撲朔迷離,除非結果揭曉,否則難知真偽,唯國人仍期待競選能以君子之爭為前提。
候選人各有論述與包袱
2021年9月25日,國民黨主席將進行改選,4位候選人包含現任黨主席江啟臣、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前彰化縣長卓伯源,以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都是國民黨內的精英。
競選期間,江啟臣大打「承擔牌」,因其承擔了2020年在藍營士氣低迷瓦解之際,「有人走避、有人放棄,唯獨自己站出來勇敢承擔」。朱立倫強調20年來,其政治資歷都在承擔,甚至是承擔「換柱」的罵名。卓伯源強調當選主席將邀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來台,進行兩岸和平之旅。張亞中則要追求「論文門」真相,向社會募集3億元「打鬼基金」,並揪出蔡政權惡行。
在媒體幾乎全面綠化,國民黨已淪為僅能挨打,執政者對其發聲都已不屑一顧,甚或被視為是空氣的情況下,其對國民黨主席的競選辯論頗有嗤之以鼻之意,咸認為難登大雅之堂。而綜觀辯論後的不同發言,有媒體認為,江啟臣就像讀稿機,卓伯源沒有特色,朱立倫依舊閃躲,張亞中沉迷舊思想,且因為張亞中的崛起,這次辯論對朱立倫最不利,而江啟臣應是辯論的獲利者。大哉,綠媒之言也。
唯有學者認為,江啟臣在辯論中表現生嫩,但論述相對務實,也比較接近年輕人的觀點,其淡藍的色彩是國民黨所欠缺的;朱立倫行政歷練豐富,但善於迴避關鍵議題;張亞中強調對執政現狀的不滿,以及當選後大刀闊斧的決心;卓伯源則帶有較強地方色彩。
另方面,4位候選人雖各有長處,但亦各有包袱;如朱立倫行政歷練豐富,學養具佳,但有過去政務與派系上的包袱,更有輸不起的重擔,因為一旦他競選失敗而失去黨主席的頭銜,則不僅可能失去角逐總統大位的機會,同時昔日政治金童的光環將逐漸消失。
江啓臣年輕有才氣,也勇於承擔國家重擔,他在國民黨處於百廢待舉之際,黨內精英不願承擔大任而獲得黨主席的大位,唯其年輕,行政歷練相對不足,加上其溫文儒雅形象,讓他多了一分難以承擔大任的包袱。
卓伯源雖在政治上歷經艱辛,唯其濃厚的地方色彩,多了幾分難見大格局的中央論述之包袱。
而張亞中論述激起國人士氣,但理想與現實不同,問政與從政差異極大,而沒有政治舞台的行政實戰經驗、紅統標籤,以及激進改革的角色過於濃烈,而可能讓部分黨員及年輕人都無法認同的包袱。
江啓臣修正戰法
現任主席江啓臣年輕有為,其給人的印象就是溫文儒雅,而這也讓我聯想到昔年參與台北市長選舉的丁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