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維利曾形容領導人,與其被愛還不如被懼怕,套用這句話來看台灣的政黨生態,被恨和被笑那一種比較慘?台灣中央政府現在幾乎是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天下,民眾黨在綠營天下已成頭號戰犯,柯文哲是綠營最痛恨的對象,但這顯然不是最慘的,國民黨黨主席一場選舉下來,該黨已成眾人嘲笑對象,長此以往,別說連「最大在野黨」的地位都保不住,國民黨離「無關緊要」恐只有一步之遙。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引發的考紀之亂,表面上是趣聞談資的茶壺風暴,但背後其實有路線之爭和程序之爭,這兩個因素也可看出國民黨如何從主流走向邊緣。
台灣兩大黨一碰到程序之爭 就忘了民主
考紀之亂最大的問題當然是程序爭議;張亞中勇於在黨內點出路線爭議,從被視為「陪選」到聲勢鵲起,國民黨中央因應的方式竟然是將張移送考紀處分,更順勢停止接下來幾場政見發表會;戒嚴時期國民黨壓制黨內外言論不是新聞,這次在江啟臣請假時刻、黨中央主事者的直覺本能竟然是無視程序正義,期能直接消音、噤聲;張亞中形容,國民黨此次的做法比2019年民進黨的蔡英文、賴清德黨內初選之爭時更為粗暴;持平而言,兩次的程序不正義是半斤八兩,民進黨當時延後初選時間同樣是嚴重違反遊戲規則,只是當時的民進黨中央仍稍有抗拒、因此引來挺蔡英文人士不滿;相較之下,國民黨中央人士違反程序正義則是渾然到不自覺有錯的地步;從兩大黨面臨內部競爭的直覺反應看來,台灣的民主教育仍待深耕。
「美國線民」事件反映出國民黨自馬英九後的位移
張亞中遭移送的一個理由是他質疑朱立倫是「美國線民」,張亞中的根據來自維基解密中透露的AIT電文,擔任過外交官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外交官例行的政情蒐集,只是遭駭客奇俠亞桑傑曝光,曝光幅度甚大,從德國總理到南美阿根廷總統,都成為美國外交官筆下的八卦人物,針對這樣的資料美國政府當然不會承認也不會否認,但翻遍台灣遭曝光的電文,從總統、副總統、國安會祕書長、縣市長、立委、政黨領導人都曾成為AIT溝通且下筆對象, 卻獨獨朱立倫在多年後被指為「美國線民」,而且在國民黨內成為不可承受之重的「醜聞」,朱立倫難以反擊、還弄到張亞中因此要被移送黨紀處分;這表面上是鬧劇,但真實的反映出國民黨的位移,當年馬英九政府時代有能力平衡美中關係,走到今天,國民黨的兩岸路線是對岸不買單、在國內成票房病毒藥;形容每一位角逐國民黨主席的,都是演給北京看,這是言過其實,但國民黨的「對美關係」也快走上「反美」政黨的道路,卻相去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