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法國為何搞丟一份1兆8000億元的軍售大單?

2021-09-20 06:20

? 人氣

曾任澳洲國防部戰略與情報副部長的懷特(Hugh White)曾經指出,澳洲將為一批性能太糟糕的軍艦支付太高的價格。目前是澳洲國家大學戰略研究榮譽教授的懷特認為,如果繼續堅持這份合約,只會讓澳洲的水下戰力嚴重不足,根本無法因應未來的戰略挑戰。在亞太地區局勢持續惡化的情況下,這種軍購案只會危及澳洲未來的國防安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稱,中國商級攻擊型核動力潛艦日前在釣魚台鄰近海域航行(翻攝網路)
中國商級攻擊型核動力潛艦。(翻攝網路)

由於法國海軍船舶集團(Naval Group)的履約效率不彰,加上澳洲與法國的戰略合作協議談判也止步不前,這件事又回過頭來影響到第一艘「短鰭梭魚」在阿得萊德的動工時間。一般認為,當初就是因為日本不答應澳洲在自家造船廠建造潛艦的需求,對於輸出敏感軍事科技更是考慮再三,最後才會導致澳洲「棄日投法」。

因為澳洲政府想透過軍購合約「一魚兩吃」:一方面解決武器換代的國防需求,另一方面又想藉此提供國內更多的工作機會、拯救日益衰退的國防工業。但法國方面拿到合約後,除了兩度要求澳洲政府追加預算,當初騰博(Malcolm Turnbull)政府所盤算的數千個阿得萊德的工作機會,也遲遲沒有下文。既然當初澳洲從艾伯特(Tony Abbott)到騰博可以將潛艦合約的對象從日本改為法國,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上台後再從法國改為與英美合作,似乎也不是太奇怪的事。

法國梭魚級核動力潛艦。(法國海軍船舶集團)
法國梭魚級核動力潛艦。(法國海軍船舶集團)

當然,「棄日投法」與「棄法投美」還是有一點關鍵不同,那就是澳洲與日本的潛艦軍售案當初被各界看好,除了蒼龍號性能的優異表現,也奠基於澳洲總理艾伯特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私誼—但澳日兩國終究沒有簽訂軍售合約。任憑兩國(領導人)再怎麼情投意合,當澳洲總理換人做做看、並且不再認為跟日本締約是個理想選擇,安倍政府也只能含淚看著澳法兩國送入洞房,日本在2014年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後的首張軍售大單,就這麼化為烏有。

至於澳洲與法國雙方畢竟是簽了約,無論是法國總統馬克宏是「看了新聞才知道」,還是如部分媒體所說的「澳洲在AUKUS記者會的幾小時前,才通知法方終止軍購合約」,總之澳洲似乎還是罔顧雙方的戰略合作關係,突襲了法方一把。不過法方的反覆拖延加錢,連時任日本外務大臣的河野太郎都認為有機可乘,在2019年公開表態「日本願意重新提出潛艦合約條件」,澳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其實也不斷向法國釋出「合約可能生變」的訊號。

莫里森激烈回應中國辱澳漫畫,符合一直以來的親美立場。(美聯社)
莫里森。(美聯社)

除了澳洲朝野與媒體在過去十幾月來的抱怨,澳洲國防部國務部長毛瑞亞蒂(Greg Moriarty)今年6月也在參院聽證會對法國的履約狀況表示失望,他甚至直言「澳洲正在考慮自己的選擇」,包括合約如果繼續該怎麼辦;澳洲政府甚至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認為,法國的柴電潛艦其實無法滿足澳洲的安全需求。更重要的是,澳洲總理莫里森今年夏天其實還跑了一趟巴黎,當面跟馬克宏表達「常規潛艦是否能應付澳洲戰略環境」的擔憂,甚至明確表示「澳洲必須基於國家利益做出決定」。

分手當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法國其實早就拿到了所有答案的拼圖,只是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徑讓對方早就變心。直到醜話終究還是免不了得說出口,法國卻在生氣抱怨「你怎麼不早告訴我」。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表示,由於戰略環境的變化,澳洲政府决定購買美國的核動力潛艦,放棄與法國的柴電動力潛艦合約。圖為美國海軍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艦「伊利諾號」(USS Illinois、舷號SSN 786)(美聯社)
澳洲總理莫里森表示,由於戰略環境的變化,澳洲政府决定購買美國的核動力潛艦,放棄與法國的柴電動力潛艦合約。圖為美國海軍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艦「伊利諾號」(USS Illinois、舷號SSN 786)(美聯社)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