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存在思維矛盾與誤謬
就李氏的戰略思維與兵法,乍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有很多地方不僅存在矛盾和誤謬,並且與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所推動,而目前已經執行的若干自製和軍購計畫相互矛盾。
首先別的不說,李上將是資深潛艦將領,對潛艦戰略戰術熟悉得不得了。就建立「機動、分散、致命、精準」的「不對稱戰力」而言,現行「潛艦國造」的政策是否符合此一必要條件?如果不符合,又為什麼堅持這樣做呢?(請注意個人所表達的非潛艦無用論)未來若兩岸發生戰爭,試問潛艦的作戰海域在哪裡?最後決戰海域是哪裡?台灣東邊?南海?還是台灣海峽?
現行規劃的8艘新型潛艦要到哪一年才完成戰力,2030年前來得及嗎?能有多少作戰效益?首艘編列經費約500億台幣,整體建造預估經費高達6000億台幣以上,若加上後續可能的追加與後勤整備,則更可能破兆億台幣,海軍與國防部財力可以支撐嗎?
李喜明直接或間接負責潛艦建購案近20年,任內對這問題不曾提出懷疑和反駁,如今亦未有所公開的批評與論述!個人長期觀察有人就是這種典型的將領:「有利搶占爭掌,無利視而不沾,棄之如敝屣爾,喜愛亂出點子、出包絕不承認」。
然而,個人於服役期間在海軍內部會議中,對於這些政策和問題曾經多次提出質疑,不是阻止我發言,就是要我立刻閉嘴。是以,個人於2021年2月2日以〈潛艦國造?海軍高層師心自用,葬送台灣發展潛艦先機〉為題,於《ETtoday雲論》撰文分析潛艦建購計畫虛耗20年,壞就壞在這些高階潛艦將領存有「私心」和「私利」!
再者,李上將至今力推「微型飛彈突擊艇」,海軍司令部已確定撤案,其最關鍵的原因是李上將忽略了「指揮管制」、「惡劣海象」和「抗干擾」的問題;發射飛彈若無足夠能力偵測敵動態的遠程指揮管制就可能成「瞎子」,若無「軍規級」的全球衛星導航訊號(GPS),可能就會形成不精準的「盲打」。
以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基本設計規格,僅可適航於4級海象,配備四聯裝飛彈發射裝置,雖然運用圖像製導方式進行攻擊(不依賴GPS精準導航),最大射程5公里,然一旦在5級以上海象發生海戰,此時微型飛彈突擊艇只能龜縮在各漁港內,即是強勢出海迎敵,也是受限海浪的顛波跟衝擊,無法鎖定目標而毫無作戰能力。
而就解放軍目前空中兵力與無人載具的干擾技術,亦已經遠超過台灣許多,當國軍對台灣海峽無法掌握空優或局部制空的情況下,眾多的微型飛彈突擊艇等同海上熱鍋螞蟻會到處「亂跑」。是以,個人於2021年8月28日以〈微型飛彈突擊艇夭折,五大面向解析〉為題,在《毅傳媒》撰文公開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