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他的父親曾遭中共狂熱分子的迫害,觀念也傾向於改革,許多人好奇為何習近平現在要把黨帶向了一個似乎與父輩的信仰相悖的方向上。
這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也許,他只是不同意父親在特定政治問題上的立場; 也許,他計劃要做的與父親的側重面不盡相同。 但習近平不會走毛的老路,至少不是有意為之。
然而,這些不同還是相當引人注目。
當他的父親被拘禁時,時年15歲的習近平被迫在田間工作多年,住在延安的窯洞裏。
這些動蕩的時光顯然使他變得堅強起來,但也很容易轉變為一種政治仇恨,滲入到那種強硬風格中。
一些中國觀察人士猜測,習可能認為,只有強有力的領導人才能保證中國不會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混亂狀態。
記住,任期的規則已經改變,他可以隨心所欲地無限期掌權。
所有這些還僅是猜測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從未聽他自己解釋他在做什麼。中國領導人鮮有接受媒體採訪,即使那些順從的黨媒也是如此。
電視畫面中的習近平常來到農村,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歡迎。在人們聽完了他關於玉米種植或其他工作的指示後,他離開了。
因此,很難預測黨對中國的經濟活動會出台什麼樣的新規定、禁令或指導方針,也很難預測這些政策會持續多久。
最近,沒有哪一周會沒有當局對國家某個領域的監管規則作出重大修改的消息。坦率地說,要跟上他們的步伐很困難,許多變化都完全出乎意料。
這並不是說國家控制各種生產槓桿方面存在著先天性問題。如何追求高效率是經濟學家要討論的課題,現在的問題在於突如其來的不確定性。如果人們都不知道一個月後的基本規則是什麼,他們如何做出可靠的投資決策?
有些人把該過程看作是國家「成長」的必經階段。當局需要在缺乏約束的領域制定規章制度。
如果的確如此,那麼這段戰術過渡期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的狀態,隨著新規則的明確,它最終會趨於平靜。
但這些變化會持續多久波及多廣,卻不明朗。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任何轉變都應透過習近平「共同富裕」的視角來看。當下,黨在實施這些變革不會放棄一丁點兒權力,在中國,你要麼登上這輛卡車,要麼被它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