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和平」狀態
9月9日,習近平曾與拜登通電話。白宮聲明稱,兩位領導人進行了「廣泛的戰略討論」,既談論了雙方利益相交的話題,也觸及了「利益、價值觀及觀點存在分歧」的領域。
《金融時報》隨後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習近平拒絶了拜登提出的面對面會談的提議。但是,白宮否認了報導。
未來,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會議將於10月底在意大利羅馬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也會在10月底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習近平是否會到場仍是未知數。
「這麼長時間不出訪( 或走不出去), 反過來更進一步惡化中國的孤立。」陳傑回復BBC中文郵件採訪時指出,從大局來說, 這次長期出不去, 反映出中國在地緣政治上先天不足, 沒有盟國。 美國官員的頻繁出訪, 多數是去自家鐵桿盟友或互訪。
馬釗則指出,中美之間已經進入全面競爭關係,兩國經濟上依舊相互依存,但是政治分歧依然巨大,進入一種「冷和平」狀態,這種關係也擴展到中國與美國的主要盟國,例如澳大利亞、英國的關係,這種「冷和平」狀態不會因為領導人的國事訪問而改變。
「領導人出訪的象徵意義要大於實際會談成果,目前在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這種缺乏信任、以競爭為核心的關係下,缺乏領導人互訪的必要氣氛。同時領導人之間的任何友好舉動,都可能招致國內政敵的批評或者民族主義的攻擊。」馬釗說,「至於對友好國家或者第三世界國家,中國似乎也無意要強化關係,打造一個盟國體系來對抗美國,所以完全可以通過工作層級的政府接觸來解決溝通問題,沒有必要領導人出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