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灰頭土臉地撤出阿富汗後,總統拜登(Joe Biden)說,撤軍是要集中力量應付主要來自中、俄兩國的新挑戰。果然,九月以來,美國一系列對中國政策、措施陸續出檯,這些政策對中國不見得全然不利,可以看得出:拜登政府與習近平政權在一些議題上已展開合作。美國對中國的新策略方向對台灣有何利弊影響?
拜登對中國有硬有軟。硬的一手最明顯的是9月15日宣布的美英澳AUKUS强化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毋需明示,這個戰略布署主要防堵對象是中國。在這個戰略布局之外,拜登在較低層次的議題上積極尋求與中國合作。尤其9月9日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之後,合作企圖逐漸具體化。
美國藉孟晚舟緩起訴向中國示好
9月24日釋放華為公主孟晚舟是美中關係最受關注的一個發展。釋放孟晚舟對美、中、加三國都有利。加拿大透過「換俘」,讓兩個被中國逮捕的加拿大國民回家;美國經過一千多天調查,顯然沒有查到更多孟晚舟違法的事實,孟晚舟和美國司法部門達成庭外協議,孟晚舟簽下四頁事實聲明,承認她誤導讓銀行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禁令。孟晚舟藉此換取美方緩起訴,並撤銷對她詐欺控訴。美國面子裡子都沒輸。中國則利用孟晚舟進行一波愛國主義宣傳,下令深圳幾棟地標高樓要點亮歡迎她回國的字幕,官媒大肆宣傳這是「强大中國的勝利」,
不過,華為領導人任正非沒出現在機場迎接,也許他憂心在習近平新的經濟路線下,黨國會強化對華為的控制力。對「公主」而言,她雖然化解被美國引渡的危機,但回國後的日子恐怕沒比在加拿大住豪宅、天天上演時裝秀(雖然載著電子腳環)愜意。
美國藉這場人質外交順利落幕向中國表達了善意;相對的,拜登一直想取得中國合作的氣候議題也獲得進展。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8月底訪中連京城都進不了,只能在天津與中國外長王毅視訊會議。不過在拜、習通話後情況改觀,席習近平9月21日在聯合國大會視訊演說中明確承諾「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之前中國協助許多開發中國家建造燃煤電廠,遭到美國、歐盟的抗議。
九月下旬一場大限電也顯示了中國在氣候議題上的誠意。2015年中國提出「能耗雙控」策略以節約能源,這是指控制能源消耗強度(能源在創造GDP產值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今年8月中旬中國發改委發佈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9個省區被列為一級預警地區。到九月底,東北三省、江蘇、廣東等地出現嚴重缺電,有的是地方政府要求高耗能產業停、限產、有的是直接「拉閘」限電,甚至影響民生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