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陳柏惟對「母語」的執著不是壞事,如果陳柏惟加入的不是國防委員會,而是教育委員會,以母語質詢並追問各級學校的母語教育績效,那就恰如其分;偏偏他老愛拿「母語」(台語)為難軍方將領,很難講這是不是一種「柿子挑軟的吃」的心態,因為他看準備詢的軍方將領多不諳台語,或聽得懂却未必講得流利;偏偏國防委員會是最不適合用台語「練兵」之處,試想,十種語言如何做到嚴格要求「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部隊?十種語言下達一個指令,不要說打仗,連應戰都要出大紕漏。
陳柏惟若要做稱職的國防立委,應該以前輩陳水扁為師,不論是質詢揭弊都嚇嚇叫的陳水扁,立委期間何曾用台語質詢關鍵的國防議題?
語言重在溝通,問政豈能雞同鴨講?
其四,不只陳柏惟,民進黨立委不乏對「國語」心懷抗拒,事實上,國民政府固然推廣「國語」,教育部還編訂「國語辭典」,但國家並無法律明定的官定版「國語」,在《國家語言發展》公布實施之後,「國家語言」就包括俗稱的國語、客語和原住民語等「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有朝一日聾啞人士有幸得進立法院成為國會議員,立法院就得提供手語服務,以利議事。
簡單講,語言就是溝通工具,以達意完成溝通為要務,尊重與禮貌也是語言外必要的條件,舉例而言,去年四月時任經濟部長的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用台語答詢,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向以台語為尊的民進黨政府表忠,却忘了答詢對象是原住民立委廖國棟,廖國棟沒有為難沈榮津,只淡淡說一句,「回覆質詢應該用大家聽得懂的國語。」這是做為政務官的沈榮津不懂事與對國會議員的不禮貌,客籍的文化部長李永得,客語答詢流利順暢,多半是應立委要求,且絕對不會犯下衝著非客籍立委說客語的低級錯誤。
最後,沒有「法定官方語言」的台灣,曾經熱議「雙語政策」,立委吳思瑤就曾以「菜英文是國安危機」質詢前行政院長、現任副總統賴清德,賴清德曾有意積極推動「第二官方語言」─英文,第一官方語言呢?還是通用的國語;這個政策果若通過,國會還是可以使用「母語」,因為這也是「國家語言」,陳柏惟再用台語質詢,國防官員還真能用英語答覆,再加上通譯,短短的質詢時間雞同鴨講的場景,不是不可能發生,那麼立法院就不是問政之所在,而是語言訓練所─而且是搞笑的那種,則不只台中選民,包括陳柏惟自己都要想想:他到底適不適合充任所屬選區唯一的一席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