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現代人為憂鬱症所苦,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4日刊登最新研究結果,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將微型電池裝置植入嚴重憂鬱症病患莎拉的大腦,成功治療她的憂鬱症,而這項神經科學研究的進展為那些服藥也無效的精神病患帶來希望。
治療方式
這項研究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精神病學家斯坎戈斯(Katherine Scangos)主導,現年36歲的嚴重憂鬱症患者莎拉(Sarah)是接受這項實驗療法的第一人。這項療法的原理是透過植入大腦的裝置檢測與憂鬱症相關的大腦活動模式,並利用傳遞到大腦深處的微小電刺激脈衝自動予以中斷。
在為期一週的初始階段,臨時的大腦植入裝置記錄了莎拉的大腦活動,而她固定記錄她的情緒,研究人員運用機器學習算法辨識莎拉最憂鬱時的杏仁核區域活動示警活動模式。
Woman successfully treated for depression with electrical brain implant https://t.co/a24J2SzJ7g
— The Guardian (@guardian) October 4, 2021
透過反覆試驗,研究成員確定與憂鬱症密切相關的大腦區域「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微量的電刺激該區域似乎造成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後來,莎拉接受第2輪微創手術,醫師在她的頭骨鑽了小孔,安裝可監測與刺激她大腦的電線,接著將裝了電池與脈衝產生器的微型永久裝置嵌入她的頭骨,以檢測大腦杏仁核的「憂鬱訊號」活動,並自動刺激腹側紋狀體。
A @NatureMedicine paper presents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depression in a single individual using a surgically implanted device that automatically triggers brai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states of high depression severity. https://t.co/JJJoyYwBKd pic.twitter.com/omXRk1sV3E
— Nature Portfolio (@NaturePortfolio) October 4, 2021
該微型裝置的成本約3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99萬元),是癲癇治療裝置的改裝版。這個微型裝置每天約自動刺激莎拉的腹側紋狀體300次,相當於30分鐘左右的刺激。
A 36-year-old woman called Sarah is the first person to receive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that involves putting electrodes into the brain to respond to unique neural patterns https://t.co/ihcImmZHGM
— New Scientist (@newscientist) October 5, 2021莎拉
莎拉說除了微妙的警覺感與積極感之外,電脈衝沒造成任何其他感覺。她說裝置啟動時,自己不會有感覺,但她表示:「我可能可以在15分鐘內告訴你,它已經關了,因為我會感到警覺,精力充沛,或者感到積極。」
儘管這種療法僅在一名患者身上測試,而且只適用於那些嚴重憂鬱症病患,但這項成功案例被視為極其重要,這是首次證明精神疾病症狀的大腦活動可被偵測,並表明這些大腦迴路可恢復健康狀態,即使是罹患憂鬱症多年的病患。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已招募另外2名憂鬱症患者參與實驗,並希望再招募9名患者以評估該技術是否可廣泛應用。
莎拉:我的生活再度變得愉快
莎拉在1年多前接受植入該裝置,而在那之前,嚴重憂鬱症已折磨她5年,但藥物與電痙攣療法(ECT)等一系列療法對她皆無效,而她已經試過所有可能的療法,卻徒勞無功。
莎拉描述接受植入大腦刺激裝置前的生活,她說自己根本不想動,也沒有意見,「只注意到世界上醜陋的事物」:「我的日常生活變得極度受限,我每天都覺得很痛苦,幾乎不動,也不做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