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預見的未來產業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大咖啡館(Grand Café)外萬頭攢動,人們正等著觀賞一場神祕的表演。主辦單位保證,只要花一法郎,就能目睹人類史上首見的「活相片」。對現代人來說,這僅類似於嘉年華會的串場表演,但對19世紀末的巴黎人而言,簡直難以抗拒。那是個尋求感官刺激的年代,降神儀式、弄蛇術、鬥熊、土著戰士、魔術師、環場壁畫、靈媒,這些奇觀和1890年代許多科學發現與工程進展並列頭條新聞。
就在幾年前,艾菲爾(Gustave Eiffel)蓋出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築物,電力使巴黎成為「光之城」,汽車開始在首都寬廣的林蔭大道上超越馬車。工業革命改變了日常,為生活帶來各種新奇與急遽的變化,難怪巴黎人會認為,每天晚上都有可能發生新鮮事,因為事實經常如此。
首批欣賞「活相片」的觀眾魚貫步下昏暗狹窄的階梯,進入咖啡館地下室,在排列整齊的摺疊椅上就坐。有個男人站在室內中央升起的平台上,擺弄著一個小木箱。尷尬片刻後,這個裝置突然發出一道光,射向布幕,映照出一群女性從工廠門口現身的靜止畫面。觀眾覺得稀鬆平常,因為在半數的巴黎市區都能看到人們離開工廠的場景。
隨後,畫面不可思議動了起來,影像活現,女性開始三三兩兩步出工廠,行色匆匆。以今日的標準來看,畫質粗糙得可笑,但在那晚的咖啡館地下室,足以讓人瞠目結舌。觀眾有的鼓掌,有的發笑,有的直視前方呆坐。五十秒後,影片結束。製作史上第一部電影的盧米埃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只能在十七公尺長的膠捲中放入這麼多內容,他們把這項發明取名為「電影機」(Cinématographe)。
身為第一批目睹光線轉化成活動影像的人,第一批在螢幕上看到裙襬隨風飄動的人,那是什麼感覺?「你必須身歷其境,才能了解現場有多興奮。」最早的一位放映師回憶:「每一幕變化都伴隨熱烈喝采,六幕後,我打開放映室的燈光,發現觀眾渾身發抖,還有人哭了出來。」
這場奇景很快就被傳開,大咖啡館外人潮聚集,甚至混亂到要出動員警維持秩序。一個月內,盧米埃兄弟拍攝了幾十部五十秒的新影片,節目單整整增加了一倍。1896年春,這對精明的商人與發明家開始在歐洲與美國展示自己的作品。不過,盧米埃兄弟不是因為這項發明而廣為人知,是因為一部名為「火車進站」(L’Arrivée d’un Train)的電影。應該說,是因為這部電影首映時造成的騷動。
你不需要精通法語,也能從片名猜出電影情節。參加首映的觀眾並未收到任何警告,觀看時,誤以為火車就要衝出螢幕,把他們撞得粉身碎骨。滿場觀眾爭先恐後、跌跌撞撞往門口奔逃,放映結束的燈光亮起時,狹窄的樓梯間擠滿了人群。慘烈的程度取決於你參考的版本,也有現代學者質疑此事件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