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蔡政府規劃,2025年台灣將成為非核家園,電力配比為綠電20%,煤電30%及氣電50%。以綠電取代20%核電,發電成本將增加1500億元是板上釘釘之事,但煤電與氣電占比翻轉,對電價衝擊多大則要依國際燃料價格而定。
2019年3月經濟部在立法院提出的「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報告」,報告中經濟部坦承2025年每度平均電價推估為3.39元,較2017年每度2.55元每度增加0.84元。同本報告預估2025年用電3029億度,表示每年電費將上漲2544億元。不過報告中強調這是假設國際燃料成本不變。
老實說,蔡政府運氣奇佳,蔡總統2016年就職後,國際天然氣供應充足,價格低迷。蔡政府執政這些年,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都未超過每百萬BTU10美元,今年甚至降到7美元。馬政府時代每百萬BTU都在15到20美元之間震盪,台電連年虧損,馬政府不得不油電雙漲,造成極大政治風波。如果馬政府時代氣價維持蔡政府時代的水準,就根本不需要什麼油電雙漲。
這幾年國際油氣價低迷的主因是美國以水平裂解法開採頁岩油及頁岩氣技術突破後,美國油氣產量大增。美國墨西哥灣液化天然氣輸出港陸續完工,巴拿馬運河拓寬後可以通行大型液化天然氣輪船,總總條件配合之下,液化天然氣供應充足。
但蔡政府的好運可能快結束了,近年國際局勢有很大的變化,未來國際油氣價格不容樂觀。
目前減碳抗暖風行全球,對國際能源結構將產生不同的巨大影響。許多國家對化石燃料採取嚴格限制,拜登就職後,很快就下令在聯邦土地不准開採新的頁岩油及頁岩氣,美國頁岩油氣的增產立即受到嚴重限制。俄國經由北海供氣德國的北溪二號輸氣管,也因美國杯葛,最後一浬路一直無法完工,嚴重限制俄國天然氣增產供應德國及西歐的原有規劃 ,這些政治干擾都影響了國際天然氣的供應面。
但國際上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快速增加。國產天然氣價格低廉的美國,以氣電取代煤電是十年來的現在進行式。以中國而言,在習近平宣布中國碳排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並爭取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後,中國的國內外能源政策都有了極大的改變。以國內而言,五年前的十三五計畫,煤電機組增加近200GW(超過台灣總裝置容量4倍)。今年的十四五計劃煤電項目幾乎歸零。雖大力開發水電,光電及風電,但同時仍然加速建設每度碳排只有煤電一半的燃氣機組,未來中美兩國對天氣氣的需求均將大幅成長。
以國外而言,中國宣布停止對國外新建燃煤計劃提供融資。電力基礎建設是第三世界國家脫貧的不二法門,因為煤電穩定價廉,一直是第三世界國家首選。歐美銀行老早拒絕融資新建煤電,現在中國也跟進,對第三世界國家增建煤電一定會造成衝擊。但各國電力成長又降不下來,電力缺口不得不以加速建設燃氣機組補上,此舉將增加第三世界國家對天然氣的需求。
今日節能減碳是全球顯學,燃氣發電更是最被倚重的「過渡性能源」。不但美國、中國,就是第三世界國家都將加速燃氣機組建設,其結果就是國際上對天然氣需求大量增加。但國際新的天然氣相關基礎建設又因過去數年國際氣價低迷而全面停擺,未來供應極可能發生瓶頸,供需失衡,氣價恐將大幅上揚。
在馬政府時期,氣電占比不到25%,國際氣價上漲就逼得馬政府不得不承受油電雙漲的巨大政治危機。蔡政府規劃氣電占比加倍為50%,十多年來用電又大幅成長,未來進口液化天然氣何止倍增。若國際氣價漲回馬政府時代水準,每年發電成本上漲必將遠遠超過蔡政府預估的2500億元,2024年後執政者當然必將承受排山倒海的責難,但真正受苦的是全國人民及全體工商業。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