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貶「燈塔」為「鞭子」,「一中政策」的矛盾與短見

2021-10-16 07:0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的國慶演說,再度讓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爭議浮上檯面。(資料照,柯承惠攝)

總統蔡英文的國慶演說,再度讓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爭議浮上檯面。(資料照,柯承惠攝)

筆者曾寫道,美國的對中戰略格局盲點甚多,今天分析其中的一個大盲點:「一個中國政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何謂「一個中國政策」?

1972年美中簽訂的「上海公報」定義了美國「一中政策」的原始含意。公報曰:「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all Chine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當然,後來還有1979年雙方建交公報中的「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但這應該是「一中政策」在外交層面的實務操作,與「一中」的核心旨意無關,因為,如果美國在今後某個時刻斷交中共,改與中華民國建交,回復到六、七十年代的狀態,發表一個公報稱:「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大陸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這當然仍是「一個中國政策」。

「一中政策」偏離台灣主流民意

毫無疑問,「一中政策」是美國兩岸政策的基石與象徵,因而是兩岸政策中最重要內容。但既然牽涉兩岸,請問,它是否符合兩岸各自的願望?

很顯然,「一中政策」自始至今都基本符合大陸的願望,包括大陸人民及執政的中共。但在台灣,「一中政策」已與人民與政府的期望相悖。

台灣是民主社會,政黨要獲得主流民意的優勢支持才能選贏執政。在台灣,影響中央執政選舉的最主要因素是國家認同(排除2000年與2004年,那兩次選舉情況特殊)。國民黨執政,表示主流民意的「中(華民)國認同」占優勢,可謂與美國的「一中政策」基本吻合。但台灣以國家認同為界限的藍綠陣營板塊一直在變動,長期趨勢是「藍消綠長」,因此,到2016年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選贏執政,即表示主流民意已從認同「中(華民)國」逆轉,與美國的「一中政策」產生抵觸了。

美國和台灣都是高度成熟的民主政體,但美國兩岸政策的最重要內容──與國家認同相關的「一中政策」──卻逆台灣主流民意而動,這不十分反常嗎?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美國有無改變「一中政策」的跡象?毫無。為什麼注重民主的美國明知其相關台灣的外交政策已違逆台灣主流民意,卻仍然無意改變?除了歷史因素,牽涉到美國的承諾之外,最主要原因眾所周知:壓制台獨,安撫北京,避免北京為台獨動武,從而讓美國面臨尷尬選擇:向來視保護台灣免受中共武統為己任的美國,難道還要為台獨而與中共開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