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緒康專文:滄桑有恨─天下不滅於軸心國者亦將滅於同盟國?

2021-10-17 07:10

? 人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時中國駐倫敦大使乃顧維鈞,前任法國大使,巴黎淪陷後,一九四一年五月授任駐英國特命全權大使。其書中題誌有中、英文兩段。中文毛筆題誌曰:

「天視民視,天聽民聽。

   顧維鈞。倫敦、卅二、九、廿二。」

英文鋼筆題誌曰:

“Heaven sees as the people see;heaven hears as

the people hear.

V. K. Wellington Koo, London, Sept. 22, 1943.”

「天視民視,天聽民聽」出自「尚書,泰誓中」,原句云:「天視自視我民視,天聽自聽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昔年中國為儒教之邦,政要家多以舊學自許。

顧維鈞 (一八八八至一九八五) 乃中華民國近代外交第一人。字少川,江蘇嘉定人。父顧溶,號晴川,曾任交通銀行總裁。光緒二十七年 (一九零一) 入學上海聖約翰書院,光緒三十年 (一九零四) 赴美留學,入紐約蒙托福市庫克學院,光緒三十一年 (一九零五) 入哥倫比亞大學,先後獲碩士暨博士學位。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 歸國,任袁世凱英文秘書,民國四年任駐墨西哥全權公使,駐美國兼古巴全權公使。民國八年出任法國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全權代表,拒簽凡爾賽和約後,民國九年任駐英國全權公使,國際聯盟理事會非常任理事代表。民國十年任國際聯盟理事會代理主席,華盛頓會議中國全權代表。民國十一年,王亮疇任代理內閣總理,任北京政府外交總長。民國十三年,孫寶琦任內閣總理,任外交部總長。民國十五年五月,顏惠慶任國務總理,任財政總長。民國十六年一月,任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同年六月卸任。民國二十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外交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部長。翌年任國際聯盟調查團中國代表,駐法國全權公使,國際聯盟第十三屆大會代表,國際聯盟理事會代表。民國二十二年任世界經濟會議代表,國際聯盟第十四屆代表,翌年任海牙公斷員。民國二十五年任駐法國特命全權大使,民國三十年任駐英國特命全權大使。民國三十四年任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中國首席代表,民國三十五年至民國四十五年任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續任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七年。民國四十六年至民國五十六年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著有「外國人在中國之地位」、「致國聯李頓調查委員會備忘錄」、「門戶開放政策與世界和平」、「顧維鈞回憶錄」等。

顧維鈞大使以中英文簽署內頁。(宋緒康提供)
顧維鈞大使以中英文簽署內頁。(宋緒康提供)

「倫敦聯盟」作者馬道爾 (Hans Roger Madol,一九零三至一九五六),原名格哈德․所羅門 (Gerhard Salomon),筆名馬道爾。生柏林,德籍猶太人,父從商,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一九三六年避難丹麥,一九三九年旋避倫敦。一九四零年任盧森堡流亡政府新聞專員,一九五零年任盧森堡政府資訊專員,一九五三年任盧森堡協會主席,一九五六年歿於倫敦。馬道爾以皇室傳記作家享譽於時,從事寫作三十餘年,交遊歐洲皇戚貴族,故善筆耕軼聞舊事,雅好古籍文獻,戰前業古籍書肆。著有「亞歷珊卓皇后之私人生活」 The Private Life of Queen Alexandra、「戈多伊」 Godoy、「歐洲之父-克里斯蒂安國王九世」Christian IX, Europe's svigerfar、「保加利亞斐迪南國王」Ferdinand of Bulgaria、「影子國王:路易十七之一生與瑙恩多夫-波旁家族之際遇」The Shadow King,Life of Louis XVII and the Fortunes of the Naundorff-Bourbon Family 等。輯有「倫敦聯盟」The League of London、「聯合國年刊 1946-1948」United Nations Yearbook 1946-1948。

八十年後檢讀是書,滄桑之恨誠非虛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戰起,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歐戰興,咸源日本、德國、義大利、蘇聯侵略他國之暴行。蘇聯本鑽營於軸心國與同盟國間,一九四一年德國相侵,方投靠同盟國。一九四五年軸心國既敗,蘇聯即卸同盟偽相,大肆劫掠,書中之國如捷克、波蘭、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匈牙利固盡淪共產鐵蹄,是書未及之國淪共尤眾,至一九八九年東歐始幸獲獨立自由。簽署此書之南斯拉夫國王彼得二世戰後流亡美國,阿爾巴尼亞太后潔拉爾蒂戰後流亡法國。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前一週,蘇聯以一百七十餘萬軍力攻入我國東北,侵據豪掠,翌年五月撤返,以日本所遺鉅量軍火交付其扶植之中國共產黨,至國府內戰失敗,一九四九年退守臺灣,大陸澈底赤化。昔年三十八位同盟國元首暨代表簽署「倫敦聯盟」際,豈能夢知天下終不滅於軸心國,亦將滅於同盟國?

*作者為建築師,中華文物收藏者。本文原刊《伍仟年chinese-heritage》線上博物館,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