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也在這段時期提出著名的「鮑爾主義」(Powell Doctrine),亦即美國對外用兵必須滿足下列先決條件:攸關重大國家安全利益;有明確而且可達成的目標;徹底分析風險與成本;窮盡所有非軍事手段;備妥可行的退場策略(exit strategy);能夠避免陷入泥淖;全面考量軍事行動後果;美國人民支持;國際社會支持;果決使用壓倒性的軍力。簡而言之:目標洞若觀火,民意風行草偃,軍力泰山壓頂。
有資格問鼎白宮卻無意願,與共和黨漸行漸遠
戰功彪炳、形象正派、政策立場溫和,鮑爾從1992到2000年間都被視為熱門的總統或副總統候選人的熱門人選,但他始終不曾踢出臨門一腳。2001年小布希當選總統,鮑爾眾望所歸成為史上第一位黑人國務卿。九一一事件爆發後,他迅速鎖定基地(Al-Qaeda)組織涉案,籌組反恐戰爭聯盟。2003年,小布希決定入侵伊拉克,鮑爾雖然並不贊成,但還是勉為其難輔弼,被迫擔任這場不義之戰的「國際代言人」,在政治生涯末期留下遺憾。2005年1月,鮑爾從公職退休,但仍是備受美國與國際社會敬重的政治家與外交家。
鮑爾原本就是共和黨內的溫和派,因此晚年與越來越民粹、極右的共和黨漸行漸遠,過去4屆總統大選都支持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希拉蕊・柯林頓、拜登),將川普視為「國家恥辱」,支持國會彈劾他並將他解職。今年1月6日,川普搧動支持者攻佔國會山莊,造成多人死傷,大批共和黨公職甘為幫凶,鮑爾痛心之餘表示,他已不再是共和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