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認為,習近平之所以有可能選中共建黨百年、而不是2018年凖備這個歷史決議,一個原因是建黨百年更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這樣,習近平本人恰好是在第一個百年結束、第二個百年開始之際繼續大權在握,歷史意義自然更加不同。
「歷史決議」,顧名思義,就是要對歷史問題定性、下個結論。1981年中共制定第二個歷史決議以來,中國發生過的最為震驚、也最具爭議性的歷史事件當屬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
鄧聿文認為,如果習近平的中共推出第三個歷史決議,它可能將保留鄧小平對文革是「10年浩劫」、六四是「動亂」的定性,但是有可能對當年學生參與六四「採取一種更和緩的描述方式」。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畢竟「六四」不是習近平本人的「負資產」;再者,時過境遷,社會態度發生了改變,強調學生當年只是出於愛國熱情、想推動中國進一步改革的定性更容易被接受。
「六中全會」為什麼引人關注?
通常情況下,中共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中共黨章規定每年至少開一次全體會議。
從文革結束、改革開放開始到現在的四十多年間,中共基本形成每五年召開七次全會的慣例,其中六中全會通常更加引人關注,特別是兩屆中央委員會換屆前的那一次、比如即將召開的二十大。
這是因為,排名倒數第一的七中全會更可能打理下屆黨代會的細節,六中全會通常聚焦意識形態、黨建等問題,並有可能議定下屆黨代會召開日期,從實際意義上擔當「承上啟下」功能。
比如,十五屆六中全會(2001年)通過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十六屆六中全會(2006年)通過了《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再比如,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十八大2012年下半年召開;十八屆六中全會決定十九大2017年下半年召開。
歷史上兩次重要的「六中全會」
六屆六中全會在這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中召開
中共黨史研究和觀察人士最經常提起的「六中全會」有二次。第一次標誌著開啟毛時代,第二次象徵著走入鄧時代。
六屆六中全會:開啟毛時代。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城東的一座教堂裡召開。
此次全會看點主要有兩個。一是決定了「四個服從」: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後來被寫入黨章,成為中共民主集中制的「定海神針」;二是規定了中共中央要「以毛澤東為首」,鞏固了其在中共的領導地位,確定了以毛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毛本人後來對這次六中全會的評價頗高, 說它「決定了黨的命運」。